5月19日,上海媒體“澎湃新聞”發布文章,從上座率促進文旅消費的角度,談到了中超目前的一些情況。
該媒體介紹,大連最近兩場中超聯賽創造上座率紀錄,背后還有國安和申花兩支俱樂部“遠征軍”的功勞。按照主客場對等接待的原則,根據體育場實際開放的情況,大連英博俱樂部本賽季可以給客隊提供最多2000張球票。
據澎湃新聞記者了解,算上搶到的主隊區域球票,國安遠征大連球迷人數超過了2000人,而申花遠征軍更是突破3000人,“除了去年最后一輪打成都,申花這幾年客場遠征球迷人數最高差不多就是2000人左右。”
俱樂部負責客場球迷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起初認為較遠的大連客場遠征人數應該不會突破2000人,“但實際上周一搶票沒幾輪就搶光了,后來很多申花球迷不得已去搶了主隊區域的票。”
簡單估算一下,上海往返大連的機票加上常規的兩晚住宿,平均每人的花費就至少在2000元,如果算上吃飯、旅游打卡等其他開銷,這個數字還會有一定幅度的增長,3000人左右的遠征球迷,帶動千萬元左右級別的消費,是可以預見的。
該媒體指出:票房收入的確成為很多俱樂部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高上座率的俱樂部每一個主場比賽門票收入可以接近或達到500萬元,一個賽季全部收入可以達到數千萬元,再加上當地管理部門的一些補貼和聯賽分紅,過去幾年,就有過中甲和中超少數投入不大的俱樂部能夠實現財政平衡甚至略有盈利,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球票收入。
而對于比賽雙方兩地的文旅來說,如何配合俱樂部更好為客隊球迷提供看球方便,也是吸引客隊球迷更多前來觀賽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需要本地管理部門用更開放的心態來看待足球比賽,不要在入場人數等方面做太多限制。”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同時,兩家俱樂部也可以就主客場對等接待球迷數量方面盡可能寬限,為更多客隊球迷來看球提供便利條件。”
以申花最近兩次大規模遠征為例,上周末和大連英博的比賽,大連方面在市中心一家五星級酒店,為申花球迷安排了往返梭魚灣足球場的接駁公交車,這給申花球迷看球提供了很大便利,這個措施也得到了客隊球迷的一致稱贊。
而上賽季聯賽最后一輪,成都方面也對于數千名申花遠征球迷的到來做好了充分準備,相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獲悉最后一輪會有大批申花球迷到來,蓉城俱樂部第一時間和當地管理部門進行了溝通,制定了多種預案確保比賽順利進行,其中就包括特地在體育場附近開設了一個第二現場,統一安排沒有買到票的球迷集體觀賽。
“當然,不是所有比賽兩隊球迷之間都會很友好的,那么根據過往的情況,也需要對比賽進行研判,如果可能出現風險,也需要有更多預案,而低風險的比賽,還是可以盡可能放寬限制。”
一位有過相關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對于足球賽事背后的經濟,也需要用更專業的態度來認真研究,比如具體賽程的確定上,大連英博對陣國安和申花比賽創下上座率紀錄,和比賽的時間安排也有很大的關系。
對陣國安是五一長假最后一天的下午,北京球迷可以看完比賽直接乘坐飛機返回,而申花比賽是在周六傍晚,上海很多球迷都是選擇搭乘第二天晚上回滬的航班,這樣白天還能在大連繼續游玩。
“每一輪具體比賽的開球時間,還是參考各個俱樂部意見為主,然后中足聯會根據轉播需求做統籌安排,那么在確定開球時間上,俱樂部和當地文旅是不是也會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這些都是擁抱賽事經濟很重要的環節。”上述專業人士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