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的GPU,馬上可能不僅要算力強,還得“聽話”了。
美國國會正在推動一項叫《芯片安全法》的新提案,直接要求所有高端AI芯片必須具備位置追蹤能力,而且一旦發現芯片流入中國大陸,廠商必須“遠程鎖死”。
簡單說,哪怕是通過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中轉站”流進來,一樣可以被“一鍵封停”。
而這背后的目的,幾乎毫不遮掩,就是盯上了中國AI算力的神經中樞。
推動這個提案的不是別人,其中就有位曾經做過粒子物理研究、設計過芯片的國會議員比爾·福斯特。
他的話說得很直接:擔心AI芯片被走私進入中國大陸,危及美國國家安全。但真正讓人警覺的是,這次不是簡單禁售,而是硬件級別的“后門監管”——也就是說,買到了也不等于能用。
更關鍵的一點是,法案還要求廠商一旦發現芯片被濫用、被轉運,必須禁止其啟動,并上報美國工業與安全局。等于直接把芯片變成了可以“遠程熄火”的工具。這還是我們熟悉的GPU嗎?
這套方案的現實基礎,其實并不難想象。
類似的技術早就在iPhone、汽車、服務器中被用來做遠程管理。但問題在于,AI芯片如果都帶上這種“定位+遠程控制”的機制,意味著未來我們拿到的每一塊算力核心都有可能被“遙控”。
而作為美國AI芯片的核心代表,NVIDIA無疑是被點名最多的。
事實上,這家公司這兩年在美方出口限制中已經多次修改產品型號,從A100削成A800、再改成L20等“特供版”,就為了繞開限制。但這次的新提案,是要連“后門權限”都掌握住。
說白了,美方的目標是,不僅控制“賣給誰”,還要控制“賣出去后怎么用”。
這比傳統意義上的禁令更具實效性。一塊芯片流向哪、用在哪、開沒開啟,全程都要“備案”。
那中國怎么辦?我們不妨想想這個邏輯反過來會發生什么。
如果某天訓練GPT、部署模型的GPU因為定位在中國而被鎖死,這對企業、研究機構的影響是災難性的。
買得起用不了,等于直接掐斷AI產業鏈的脖子。
這對我們國產AI芯片其實也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不光要能“造得出”,還得確保“能長期可控、能安全運行”。
無論是華為昇騰,還是寒武紀、壁仞、燧原,接下來的任務已經不是追上NVIDIA的算力這么簡單,而是要構建一整套從芯片、系統到控制權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生態。
必須得承認,NVIDIA夾在中美之間也很難。
他們想繼續賣貨,但又繞不開政策限制。而對于中國AI行業來說,未來不只是“買不到GPU”的問題,更可能是“買到也隨時可能被停用”的問題。
回到開頭,這項看似“技術追蹤”的法案,背后實際上是一場對AI算力控制權的全面博弈。
問題來了:一個芯片廠商,如果不掌握自己的命運,它又憑什么保障用戶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