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在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在京召開。大會表彰了200名“全國自強模范”、200個“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和60名“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圓通速遞獲評“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這也是快遞行業首次獲得這一榮譽。圓通速遞董事長喻渭蛟在人民大會堂參會并隆重接受表彰。
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每五年舉辦一次,是我國給予殘疾人事業戰線突出貢獻者及集體的最高褒獎。自1991年設立以來,已成功舉辦了六次,其間,涌現出一大批殘疾人自強模范、助殘先進集體?及個人。
也許有人心中會閃過一個問號:一家快遞企業,如何與助殘事業產生了交集,而且還站上了全國助殘榮譽的領獎臺?
殘障人士就業一直是社會的老大難問題。企業一般慣用“問題視角”來看待這個群體,大多采用捐錢、捐物的線性處理方式。但從圓通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的實踐來看,他們蹚出了一條難而正確的道路。
快遞業作為我國發展速度最快的物流細分領域,實現了從小到大、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跑的飛躍,已經成為一張亮麗的中國名片。在助殘就業方面,中國快遞物流業同樣具有天然優勢。
一方面,快遞物流業網絡通達能力持續提升,從祖國最南的地級市三沙市、祖國最西的縣城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到世界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推瓦村,快遞服務均已覆蓋,“毛細血管”般的聯通網絡,為當地就業起到了“基礎底盤”作用;另一方面,隨著智能化、生產模式、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快遞物流業新質生產力特性愈發凸顯,崗位需求日趨多元,這些因素促成快遞物流業成為巨大的就業“蓄水池”。目前,我國快遞從業人員總數已超400萬,包括但不限于快遞小哥、客服、駕駛員、程序員、營銷甚至飛機駕駛員等崗位,在消除城鄉鴻溝、促進共同富裕、創造守護美好生活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真正體現出“小包裹連著大民生”。
為什么是圓通?
圓通并非助殘路上的獨行者,但它此次成為全國性標桿,離不開企業文化基因與戰略選擇的契合。
近代以來,中國企業家與國家共患難、共成長,形成了產業報國、承擔社會責任、投身公益慈善的優秀傳統。
從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快遞企業,在不斷取得跨越式發展的同時,也日益形成承擔社會責任的自覺。圓通速遞董事局主席喻渭蛟常深感“趕上了一個好時代,選擇了一個好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圓通也形成了“誠信 創新 共建 共享”的核心價值觀和“服務社會 強企為國”的使命意識。
圓通將助殘作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核心項目,原因有二:一是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幫助他們“共同富裕”是企業服務社會的應盡之責。二是著眼企業發展,如前所述,快遞企業的出海、進村、科技發展需要大量人才,而在喻渭蛟看來,“殘疾人雖然身體有殘缺,但不缺夢想、不缺意志、不缺才華”,殘疾人需要工作崗位,想要自強自立,圓通也需要更多有才華、有夢想的員工,這本質上是一個多贏的事業。
2021年以來,圓通速遞和中國殘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圓夢行動”。項目由喻渭蛟掛帥,在總部-省區-分公司三級層面組建項目團隊,通過建立涵蓋招聘培訓、薪酬福利、績效考核等20項制度、標準,自主開發面向殘疾人的駕駛艙管理平臺、人資工作臺等數字平臺,打造“標準化、制度化、流程化、數字化”的產業助殘體系。
圓通編織的這張共融又不失溫度的網絡,是可復制、可持續的。
當別人還在討論“殘障員工效能”時,喻渭蛟用行動給出答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他看來,助殘不只是物質援助,更要幫殘疾人重拾夢想,讓他們在社會中 “被看見、被需要、被尊重”,最終實現“一人就業、全家幸福”。
一方面,圓通全網的客服、驛站、分揀、收派、辦公等五大類工種,向7種殘疾類型和4個殘疾等級的殘障員工全部開放,與健全員工同標準考核;另一方面,圓通打造“云客服”,北京、浙江(蕭山、桐廬)三個助殘基地以及“無聲車間”等模式,為殘疾人提供穩定就業崗位;同時,近8000家“圓夢家園”快遞助殘驛站,通過免費培訓、派費傾斜等扶持政策,幫助殘障員工創業,實現人生夢想。
此外,圓通還通過智能客服、數字化管理、無障礙設備等科技創新,幫助殘障員工升級服務、改善工作環境,為殘疾人突破身體限制提供可能。圓通有200多名聽力或言語障礙快遞員,他們日均收派包裹近3萬票。圓通為他們專項開發身份提示、智能電話等“無障礙溝通”功能,2024年“雙十一”業務旺季期間,這些快遞員的客戶投訴率同比下降25.3%。
如今,在圓通網絡的各個崗位上,都能看到殘障員工充滿活力的身影。他們有的成了鄰里喜愛的快遞小哥;有的成了排憂解難的客服人員;有的成了流水線上的技術能手;有的成了網點的創業帶頭人。
有殘障員工的母親一開始不放心子女在圓通就業,直到親眼看到工作條件后,主動要求入職成為一份子。“無障礙溝通”功能上線后,上百名聽力或言語障礙快遞員加入圓通。這種帶動全家或者朋友就業的案例,在圓通不是個例。
當躺平、“佛系”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口頭禪時,圓通的殘障員工用自己的敬業精神和工作狀態,生動詮釋了什么是“不認命、不妥協、不逃避”的硬核精神。
目前,圓通累計幫助的19300多名殘障員工及家屬中,已有500多名走上網點負責人、經理、主管、總監等管理崗位,有的優秀員工還獲評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當選省人大代表。在2024年巴黎殘奧會上,圓通員工陳懿參加游泳比賽奪得金牌,并打破世界紀錄。圓通杭州助殘基地的主管劉水平是一位身高不到一米的先天性侏儒癥患者,她將基地管理得井井有條,2023年還成為了杭州亞殘運會火炬手。圓通阜陽分公司的負責人劉苓苓也身患殘疾,但她通過20多年的打拼,不但通過快遞實現了人生夢想,還招聘了9名殘障員工,“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總想為別人撐傘”。
“圓夢行動”項目組負責人段然經常為殘障員工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同時她也發現,殘疾人需要的,往往只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看著他們從初入圓通時的消沉、無助,再到一段時間后的獨立、自信,我堅信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快遞企業與助殘共富的“跨界相遇”,折射出整個行業從“效率至上”到“共建共享”的文化深層變革。當聽障小哥熟練派送,當輪椅客服微笑應答,這些細節或許就是對本文開頭疑問的回答:通過這種有溫度、可復制、可持續的模式,它讓無數折翼的夢想,擁有了照亮彼此的光。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