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四礦廣場的角落
有一個2平方米左右的修鞋攤
攤主張明用十多年時間
將這個小攤變成“學雷鋒志愿者服務站”
更用無數件暖心小事
詮釋了什么是“平凡中的偉大”
他的善舉感動了許多人
他也因此被先后授予
“山西援川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感動山西十大人物”
“山西慈善優秀工作者”
“陽泉市道德模范”
“山西省最美志愿者”
“全國最美志愿者”等稱號
“小修小補”傳遞大愛
多年來
張明用行動踐行著助人初心
用一件件“小事”溫暖著社會
傳遞向善力量
部隊官兵的鞋破損了,他帶著工具上門免費修;敬老院老人的拐杖壞了,他定期去維護;困難群體來修鞋,他分文不??;他還為受災兒童籌集物資、回收廢棄口罩……
當談及為何投身志愿服務時,張明說:
在父親的影響和教導下,我深知困難群體生活不易,我曾在電視上看到很多志愿者沖鋒陷陣的新聞,深受感動,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一樣幫助有困難的人。
修鞋匠的“逆行”路
2008年汶川地震,張明第一次萌生了要去災區支援的想法,他幾經周折到達北川,除了幫忙搬運物資,還自費購買工具,支起“山西志愿修鞋者張明”的旗子,為志愿者免費修鞋。
在甘肅省隴南市參加地震救援時,位于隴南市宕昌縣的一所山區學校給張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返家后,他心系山區學生,多年來堅持定期為山區學生捐贈衣物,并通過捐贈閑置衣物抵扣修鞋費用的方式來鼓勵顧客獻愛心。
“4·14玉樹地震”“7·21北京特大暴雨”“4·20雅安地震”“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哪里有需要,張明的身影就出現在哪里。
張明常說:
一個人的力量雖然渺小,但只要長年累月地堅持下去,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新冠疫情期間,張明了解到廢棄口罩隨意亂丟的危害,就在自己的攤位前放置了一個藍色垃圾桶專門用于回收廢棄口罩。他自費購買了清潔球、電池、鞋油等,以廢棄口罩兌換生活用品的方式,引導居民將廢棄口罩扔到指定地點,之后他再將回收的廢棄口罩送到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集中處理。
2018年,“張明志愿者工作室”正式成立,不少志愿者加入其中,在張明的帶領下堅持開展擁軍優屬、助老扶困、愛心縫補、義剪等志愿服務。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被張明的事跡感染,“張明志愿者工作室”隊伍也在不斷發展壯大。
張明說:
今后,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我還會持續做公益,讓更多人感受到志愿服務的溫暖。
匯涓流而成江海
積小善而成大愛
只要心中滿懷熱忱
凡人善舉也能匯聚成愛心暖流
成為推動社會向上向善的強大正能量
為張明點贊
采編丨陽泉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佳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