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17 歲演員黃楊鈿甜因在成人禮上佩戴疑似價值 230 萬元的格拉夫(GRAFF)耳環,引發全網震動。
這一事件迅速從娛樂八卦升級為涉及公職人員廉政、社會公平與未成年人價值觀的公共議題。
東方衛視在深度報道中提出的三個核心質疑 —— 公職人員辭職合規性、資金來源合法性、關聯企業變更合理性,如同三棱鏡般折射出當代中國社會的深層矛盾。
一、事件發酵:從奢侈品耳環到權力尋租質疑
5 月 11 日,黃楊鈿甜在社交平臺分享的成人禮照片中,一對祖母綠鉆石耳環格外醒目。
網友迅速鎖定該耳環為英國頂級奢侈品牌 GRAFF 的經典系列,官網標價 230 萬元。
這一細節與她的家庭背景形成強烈反差:其父楊偉曾為四川雅安公務員,2015 年至 2017 年任職于雅安市經合外事局下屬投促服務中心,后辭職經商。
公眾質疑的焦點迅速聚焦于兩點:其一,作為未成年演員,黃楊鈿甜的消費水平遠超行業平均收入;其二,其父楊偉的公職經歷與家庭資產暴增的時間線高度敏感。
網友深挖發現,楊偉在 2014 年(仍為公職人員期間)通過親屬代持注冊了注冊資本 500 萬元的影視公司,2017 年辭職后接手法人;
2020 年疫情期間,又成立注冊資本 1000 萬元的生物科技公司,后緊急更名為美妝貿易企業并退出股東行列。
這種 “公職 - 商業” 的無縫銜接,被指存在利用職務便利進行利益輸送的可能。
東方衛視在報道中尖銳指出,楊偉的公職履歷與商業布局存在三大疑點:
一是其辭職時間與企業擴張節點高度重合,二是企業經營范圍與原職招商引資領域存在潛在關聯,三是災后重建項目招標期間家族企業頻繁中標。
這些質疑如同一把利刃,刺破了 “辭職經商” 的表面合理性,暴露出權力監督與財富透明度的制度短板。
二、各方博弈:聲明、調查與輿論撕裂
事件曝光后,黃楊鈿甜方的回應呈現出明顯的防御姿態。
5 月 16 日,楊偉通過社交媒體發文否認耳環為正品,稱其 “僅為仿品”,并強調自己從未參與雅安災后重建項目,相關指控均為 “同名同姓者的誤解”。
其經紀公司嘉行傳媒同步發布聲明,呼吁 “停止造謠”,但未提供耳環購買憑證或家庭資產證明。
這種避重就輕的回應不僅未能平息質疑,反而因 “緊急變更企業信息”“封存爭議耳環” 等操作,被網友視為 “此地無銀三百兩”。
與此同時,官方調查迅速介入。
雅安市紀委監委于 5 月 17 日確認 “相關部門正在處理此事”,并透露楊偉在職期間未直接參與災后重建資金管理。
然而,網友通過工商信息比對發現,楊偉否認的 “同名同姓者” 不僅手機號與其一致,且關聯企業注冊地址與楊偉親屬房產高度重合。
這種 “事實層面的矛盾” 使得官方調查的公信力面臨考驗。
輿論場呈現出鮮明的撕裂態勢。
理性派要求 “用證據說話”,呼吁通過第三方鑒定耳環真偽、公開家庭資產流水;情緒派則將事件與 “北極鯰魚”“周劼” 等特權案例類比,痛斥 “權力變現” 的猖獗。
更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楊偉在公職期間通過親屬代持公司的行為,可能違反《公務員法》關于禁止經商的規定,而辭職后涉足關聯領域則涉嫌規避監管。
三、深層矛盾:特權焦慮與制度困境
黃楊鈿甜事件的本質,是公眾對 “權力 - 資本 - 資源” 閉環的深度不信任。
這種不信任源于三個層面的社會焦慮:
其一,公職人員財產透明度缺失。
楊偉作為科級干部,其家庭資產在辭職八年內從 “普通公務員水平” 躍升至 “億元級別”,這種財富積累速度遠超合法收入邏輯。
盡管官方稱其辭職后收入與原單位無關,但公眾要求看到具體的納稅證明與商業合同。
正如新京報評論指出:“合理質疑理當得到回應,平白無故的造謠也必須被抵制”。
其二,娛樂圈資源分配的公平性質疑。
黃楊鈿甜從 9 歲出道至今參演 33 部作品,被業內稱為 “05 后四美” 之一。
然而,其角色獲取過程充滿爭議:《楚喬傳》小楚喬原定演員因檔期沖突被替換,劇組卻為她重拍所有鏡頭;《五福臨門》選角中,有消息稱其通過資本介入擠壓他人機會。
這種 “星二代特權” 與普通演員的艱難突圍形成鮮明對比,加劇了公眾對資源壟斷的不滿。
其三,未成年人消費倫理的邊界模糊。
作為剛滿 18 歲的公眾人物,黃楊鈿甜在成人禮上佩戴天價首飾的行為,被批評為 “傳遞錯誤價值觀”。
教育專家指出,這種 “奢侈品崇拜” 不僅可能誤導青少年,更暴露出家庭教育中責任意識的缺失。
事件同時暴露了制度層面的監管漏洞。根據《公務員法》,縣處級以下公務員辭職兩年內不得從事與原職相關的營利活動。
然而,楊偉在 2017 年辭職后迅速涉足建材、醫療等領域,其企業經營范圍與雅安招商引資項目存在潛在關聯,卻因 “辭職已八年” 未被追溯。
這種 “時間差” 使得權力尋租風險難以有效遏制。
四、破局之路:以透明化重建社會信任
面對這場輿論風暴,黃楊鈿甜家庭若想自證清白,需在三個方面拿出實質性行動:
一是提供耳環購買憑證及第三方鑒定報告,二是公開家庭資產來源及納稅記錄,三是配合紀委對楊偉公職期間行為的全面調查。
正如律師楊錚所言:“清白的人不怕查,而心懷鬼胎者終將暴露”。
對社會而言,這起事件是推動制度完善的重要契機。
首先,需建立公務員離職后從業動態追蹤機制,將監管期限從 “兩年” 延長至 “五年”,并強化對關聯企業的穿透式審查。
其次,應規范明星家庭財產申報制度,要求藝人及其直系親屬定期公示資產來源。
最后,需加強未成年人消費引導,通過立法限制未成年人奢侈品廣告代言,建立青少年價值觀教育長效機制。
在這場全民審視中,東方衛視的三個質疑猶如警鐘,提醒我們:權力的陽光運行、資本的合法積累、資源的公平分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
任何試圖突破這些底線的行為,終將在公眾監督的烈焰中現形。
正如網友所言:“我們在意的不是耳環真假,而是當特權階層肆意踐踏底線時,誰來捍衛普通人的尊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