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談什么戰略地位!現在美國卡中國芯片,中國卡美國稀土,雙方就看誰能在這場科技與資源的博弈中笑到最后。
美國對中國芯片的封鎖,不可謂不狠辣。從限制高端芯片出口,到禁止相關設備與技術的對華供應,試圖將中國芯片產業鎖死在低水平階段。華為昇騰芯片被全球封殺,國內大模型發展依賴的GPU也受到諸多限制,中國芯片產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但中國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應對。中芯國際14納米產線良率的突破,以及7納米工藝進入試產階段,就是有力的回擊。華為秘密研發DUV光刻機替代方案,更是展現出了不屈的韌性。而且,市場也給了美國有力的反噬,英偉達等因禁售失去中國市場,訂單流失、股價下跌、企業裁員。中國的GPU廠商訂單暴漲,在困境中不斷成長。
再看中國對美國稀土的限制,那也是直擊要害。美國軍工對稀土的依賴程度超乎想象,F-35戰斗機每架需417公斤稀土,“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一艘要用4噸多稀土。中國限制中重稀土出口后,F-35生產線停工,導彈防御系統雷達、核潛艇聲吶等關鍵部件面臨技術難題。美國國防部也不得不承認,若中國完全斷供,美軍70%的裝備18個月內無法維護,新武器研發至少推遲5年。
美國試圖通過“友岸外包”、加大本土稀土產業扶持等方式來擺脫困境,但結果并不理想。新建的精煉廠因環保問題卡在環評階段,從澳大利亞空運的稀土精礦因缺乏技術達不到軍標要求。
在這場博弈中,中美在半導體、稀土領域的相互依存度仍超過60%。如果繼續僵持不下,封鎖與反封鎖持續升級,對雙方乃至全球經濟和科技發展都將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合作才是雙贏的選擇。美國擁有先進的芯片技術和設備,中國在稀土資源和加工技術上占據優勢。若能打破壁壘,實現技術共享與產能互補,比如美國提供光刻機技術,中國開放成熟制程產能,建立稀土 - 芯片聯合實驗室等,或許能共同推動全球科技產業的進步。
但在當前的國際政治環境下,雙方的博弈仍將繼續。中國會繼續以稀土為重要籌碼,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爭取在芯片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打破美國的封鎖。而美國也不會輕易放棄其技術霸權的地位,會繼續在芯片等領域對中國進行遏制,同時想盡辦法解決稀土供應的問題。最終誰能占據上風,不僅取決于雙方的技術實力和戰略決策,還受到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但無論如何,中國都已在這場博弈中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和堅定的決心,不會被輕易地壓制和打敗,未來的發展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