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停火越來越近,德國外長主動致電中方,呼吁中方對俄烏沖突“負責”。王毅外長在電話中回應,和平協議要公平、持久、有約束力。
2025年5月15日,德國前外長安娜萊娜·貝爾伯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了一場高調演講,宣布競選聯合國大會主席。她承諾“為所有193個成員國服務”,并自稱要成為“誠實的調解人”。
然而,中國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拋出“靈魂三問”,俄羅斯代表更直言“她沒能力擔任這一職務”。一個西方政客的競選,為何掀起如此軒然大波?這位被德國網友戲稱為“蹦床外長”的貝爾伯克,究竟是何許人?
烏克蘭的炮火聲,把德國直接頂上了風口浪尖。歐洲自家后院起了火,和平秩序受到重創,這可把柏林急壞了。怎么辦?德國外交部門想到了北京,希望能借中國的影響力,給這場沖突踩踩剎車,勸勸和。德國外長巴巴地給中國外長王毅打電話,那意思挺明白:老哥,幫個忙,讓那邊消停消停。
中方倒也實在,回應說和平協議沒問題,但得講究“公平、持久、約束力”這幾個字。啥意思?就是不能只聽烏克蘭哭訴,俄羅斯那邊合理的關切也得瞅瞅,別像以前的明斯克協議似的,簽了等于白簽,糊弄鬼呢!而且,簽完還得有人盯著落實,不能是張廢紙。這番話,點出了問題的要害。
可有意思的是,德國這邊廂“懇求”中國出山調停,那邊廂官方聲明卻又是另一副強硬面孔。什么對華“去風險”啦,減少“單邊依賴”啦,調門一個比一個高。一邊擔心中國跟俄羅斯走太近,嚷嚷著要重新評估德中經濟關系。一邊又在某些節骨眼上,比如美國那邊政治風向可能要變的時候,指望中國能幫歐洲撐撐腰,爭取點戰略自主空間。
這種既想敲打你,又想讓你幫忙的擰巴勁兒,讓人不禁要問:德國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政策還能不能有點準譜?
中國呢,態度也明確:我一直在勸和促談,立場公正。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甚至撂下話,要真像某些西方國家說的那樣,中國“幫”俄羅斯,戰場上早就是另一番光景了。這話,夠直接,也夠給某些人提個醒。
德國的國際野心,可不光是當個和事佬那么簡單。前外長安娜萊娜·貝爾伯克,這位從蹦床運動員半路出家的“話題女王”,在2025年5月高調宣布要競選聯合國大會主席,這就是個再明顯不過的信號。
她在外長任上,就因為鮮明的意識形態、時不時冒出的外交口誤,還有那咋舌的個人開銷,沒少惹爭議。貝爾伯克以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強硬態度著稱。她多次公開指責中國“支持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并且積極推動歐盟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
更令人震驚的是,她聲稱“不在乎德國選民怎么想,也要全力支持烏克蘭”,甚至將德國與俄羅斯的關系描述為“戰爭狀態”。這些驚人的言論直接導致中德關系跌入冰點,俄羅斯也將它視為挑釁的典型代表。
貝爾伯克想去聯合國當主席,這路自然也鋪滿了釘子。中俄兩國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中國代表耿爽在聯合國非正式對話會上,直接給她來了個“靈魂三問”:你頂得住單邊主義的壓力嗎?你維護得了聯合國的地位嗎?你真的站在發展中國家的立場上嗎?這幾問,刀刀見血,直指她在任期間緊跟美國打壓中國、跳不出西方小圈子、漠視全球南方國家訴求的老毛病。
俄羅斯代表更是火力全開,說提名她本身就是對聯合國的羞辱,直言她業務不精還偏見纏身,甚至把她祖父曾是納粹軍官的陳年舊事都翻了出來,諷刺讓“納粹后裔”領導聯合國,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盡管貝爾伯克身上爭議一大堆,但按照聯合國區域輪值的潛規則,西歐國家集團推她出來,這事兒十有八九能成。德國政府也毫不掩飾,說白了,這就是給未來競爭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鋪路搭橋,順便借著貝爾伯克那套所謂的“女權主義外交”人設,給德國在國際上刷刷好感度,換個新形象。
然而,這恰恰捅破了聯合國運作中的一個膿包:西方國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把聯合國這種多邊機構當成自家的后花園,想怎么擺弄就怎么擺弄,甚至變成他們搞“政治秀”的T臺?你想想,要是聯合國秘書長和聯大主席都讓歐洲人給包圓兒了,那還談什么區域平衡?這規矩不就成了擺設?
更讓人捏把汗的是,貝爾伯克那套濃得化不開的意識形態色彩,一旦主導了聯合國大會的議程,那可就熱鬧了。保不齊會在烏克蘭這類敏感問題上,強行推動某些特定決議,把本就脆弱不堪的國際共識撕得更碎,進一步加劇聯合國內部的“選邊站隊”。
中俄的反對,絕不是個例。很多發展中國家,雖然嘴上沒明說,但心里對西方國家長期霸占聯合國高層位置的不滿,早就積了一肚子火了。
一位非洲外交官就私下里吐槽,發展中國家“受夠了老是被別人代表”,聯合國大會主席可不能成了歐洲的“世襲領地”。這種不滿情緒,跟近些年金磚國家擴容、多國嚷嚷著要“去美元化”等等全球南方國家抱團取暖、試圖打破西方主導國際秩序的浪潮,簡直是一個調調。
貝爾伯克的這場競選風波,就像是國際秩序大變革時期陣痛的一個小切片。
一邊是西方國家使出渾身解數,想要保住自己那點兒日漸式微的影響力,甚至不惜把有爭議的人物推到臺前。另一邊呢,是以中國、俄羅斯為代表的新興力量,拉著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一起,鉚足了勁兒要爭取更大的國際話語權,想要建立一個更公平的全球治理新秩序。
德國在這場大戲里扮演的角色,就有點尷尬了。有時候,它像個被老盟友甩在一邊,慌不擇路想找新靠山的迷途羔羊。有時候,它又擺出一副不合時宜的傲慢姿態,抱著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這種擰巴的狀態,讓德國在國際舞臺上顯得步履蹣跚,既想抓住舊時代的余暉,又對新時代的浪潮感到手足無措。
從金磚國家的不斷壯大,到越來越多國家尋求本幣結算,都在表明一個趨勢:過去那種西方國家說了算的時代,正在慢慢走向終結。
發展中國家不再滿足于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當個旁觀者,他們要求平等的參與權和話語權。這種訴求匯聚起來,就是一股足以撼動現有國際秩序的強大力量。貝爾伯克競選引發的爭議,恰恰觸動了這根敏感的神經。
說到底,如果聯合國這樣的多邊平臺,真的成了各種意識形態相互攻伐的角斗場,而不是解決問題、促進合作的議事廳,那它最初成立時的那些核心使命——調解沖突、推動發展、促進合作——恐怕都要被拋到九霄云外去了。
國際社會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能夠不偏不倚、真心實意促進對話的“誠實的調解人”,而不是某個特定利益集團的傳聲筒或者代理人。
這場圍繞著聯合國領導權,以及更深層次的國際規則制定權的博弈,它的輸贏不僅關系到貝爾伯克這類政治人物的個人前程,更可能深刻地影響到這個從二戰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國際組織,到底能不能跟上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步伐,實現全球治理的浴火重生。
至于歐洲,特別是德國,如果總是看不清形勢,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既放不下昔日榮光,又缺乏直面現實的勇氣和智慧,那么,就像一些有遠見的觀察家所說的那樣,未來在這變幻莫測的國際格局中,他們可能要吃的苦頭,恐怕還在后頭呢。
世界已經不是昨天的那個世界了,老黃歷翻得再勤,也解決不了今天的新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