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森林防滅火指揮部里,記者看到巨大的顯示屏中,綠色林區地圖上密布紅點,這里的每個紅點都代表一次雷擊。這樣的雷擊,隨時都有可能點燃森林,引發一場大火。
大興安嶺地區森林覆蓋率高達85.7%,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區,茫茫林海卻能連續14年未發生一起重特大森林火災,這得益于大興安嶺地區對科技助力森林防滅火的高度重視。
自2022年大興安嶺森林防火感知系統正式上線之后,不斷迭代升級,如今,森防工作已經從“傳統人力防控”轉向“科技智慧防控”。
漠河市是大興安嶺地區最早運行森林防火感知系統的試點地區。在漠河森林防滅火指揮中心,記者看到了工作人員運用森林防火感知系統,所實現的“天、空、塔、地”四位一體預警監測。
天上,即依托衛星遙感技術,實時開展森林火險等級預報、氣象預測和熱點宏觀監測,一旦發現熱點信息,平臺就會同步報警,并為火險預警提供宏觀數據支撐。
空中,利用有人機、無人機搭載的“可見光+熱紅外”雙光譜設備,開展常態化空中巡查,實現火場的快速偵察和早期識別。
運用感知系統搭載的東北三維雷電監測功能,會實時捕捉林區雷電活動,一旦監測到雷擊,系統會第一時間將坐標信息同步至前線巡護隊員手持終端和指揮中心大屏,各單位可按照坐標快速抵達現場核查處置。
同時,系統整合瞭望塔、地面巡護,對雷擊點進行多維度驗證。塔上,在林區5座瞭望塔安裝高清視頻監控設備,結合6處卡口的視頻監控,形成固定監測支點,實現重點區域24小時不間斷監控。地上,組建專業巡護隊伍,配備智能巡護終端,結合衛星定位和軌跡追蹤,確保地面巡護無死角。
呼中是大興安嶺海拔最高的地區,雷擊森林火災多發。呼中林業局建有國內首個雷擊火綜合試驗基地,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電工所等單位,在此安裝了多種雷擊火感知設備,包括1臺全波三維閃電定位儀、4臺雷擊火氣象監測站、5臺大氣電場儀,有力地提升了雷電預警的感知能力。
其中,全波三維閃電定位儀可以對雷電輻射源進行精確識別、定位,對150公里范圍內的閃電信息實現實時探測定位。大氣電場儀為首次在我國林區用于雷擊火的探測預警。當雷暴產生時,大氣電場強度不斷增大,電場強度隨著雷暴云電荷的積累而逐漸增加。這個變化過程約需30分鐘左右。通過大氣電場儀,可感知周圍地區20公里內雷暴強度的發展活動狀況,預測強雷暴的可能性。
在2024年的8起雷擊火撲救中,火場面積最大10.1公頃,最小0.05公頃,呼中林業局均在最短時間撲滅,實現了“雷擊火不過夜”的工作目標。(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王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