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齊哈爾市委宣傳部
進入五月,甘南縣迎來又一年的春耕時節。近日,在甘南鎮曉光村水稻種植地塊,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臺四驅高速插秧機來回穿梭,嫩綠的秧苗整齊“列隊”扎根沃土,一幅科技助農的春耕畫卷徐徐展開。
據介紹,現在四驅高速插秧機已成為水田插秧“主力軍”。與傳統插秧機相比,四驅機型動力更強、抓地力更穩,在深泥腳田塊也能靈活作業。“人工插秧一天彎腰很多次,每人最多栽一小畝地,現在用四驅插秧機一天能跑50畝!”張明站在田埂邊,指著身后整齊排列的秧苗算起“效率賬”。他駕駛的四驅高速插秧機配備自動送秧裝置,只需工人在旁遞送秧盤,機器便能源源不斷地“吐”出秧苗,很快就完成了一大片水田的插秧任務。
走進曉光村育秧大棚內,一株株秧苗長勢喜人。今年,當地精選高產、抗逆性強的優質稻種,良種覆蓋率大幅提升。“這些品種不僅產量高,而且米質好,市場收購價每斤比普通品種高出0.3元。”甘南鎮曉光村黨總支書記張玉豐介紹,育種環節采用種衣劑包衣技術,將精選的水稻種子與含有殺菌劑、微量元素等成分的種衣劑充分混合,使每粒種子都能均勻地裹上一層“防護衣”。“經過包衣處理的水稻種子,出苗整齊、幼苗茁壯,生長過程中能夠有效抗病。”曉光村種植戶張明說。
在中興鄉綠化村,黑土地上“鐵牛”往來馳騁,一粒粒種子被播撒進希望的沃土。走進甘南縣綠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1米1大壟玉米免耕播種現場,大型現代化農機具馬力全開,免耕播種、施肥、鎮壓等工序一氣呵成。農機手李廣文一邊嫻熟地操控著設備,一邊介紹:“不僅株數增多了,而且抗旱能力更強,產量也更有保障。看這機器播得又快又準,效率大大增強!”
“今年公司流轉了9600畝土地,全面推廣1米1大壟雙行種植技術,其中7300畝還同步實施了水肥一體化。”公司負責人張書康指著一望無際的農田,難掩興奮之情:“像旋耕機、鎮壓機、加肥機等現代化農機具,不僅播種精度高、保墑效果也好,再配上水肥一體化技術,今年的玉米單產肯定能創新高。”
在興隆鄉望山村種植戶王志剛家的大豆田里,水肥一體化滴灌帶鋪設工作正在進行。據了解,今年王志剛家的200畝大豆田采用了1米3大壟密植壟上四行加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目前大豆播種已經完畢,預計一個星期之內完成滴灌帶鋪設工作。“從前是‘靠天吃飯’,澆水施肥全靠人工,既費時又費力,水肥一體化技術不僅方便,關鍵還能提高單產,一畝地能多收近百斤。”王志剛說。
近年來,甘南縣錨定農業高質量發展目標,探索出一條科技賦能農業的新路徑。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深度合作關系,積極引入鹽堿地改良、作物新品種選育等前沿技術,構建智能監測體系數字化精準防治病蟲害,為春耕生產全程注入科技動能,著力提升農業生產質效。
甘南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高春雨說:“我們將持續深化科技與農業的融合,用科技驅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讓科技成果真正轉化為農戶實實在在的收益。”今年甘南縣計劃播種面積461.1萬畝,其中旱田312.01萬畝、水田149.09萬畝。截至目前,旱田已完成播種面積307.4萬畝,占計劃播種面積的98.5%;水田完成插秧118.6萬畝,占計劃播種面積的79.5%。(蔡金銘、李文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