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大家以為印度空戰里,“陣風”慘敗導致達索遭受無妄之災,就已經夠倒霉了。沒想到根本沒參與這場沖突的韓國,也被意外波及——據韓國SBS電視臺19日消息,受殲-10CE在南亞大勝的影響,埃及采購100架FA-50的計劃出現變動,正準備縮減規模甚至取消。
▲FA-50也被波及了
在今年4月份,其實埃及已經和韓國談得差不多了。當時埃及空軍計劃采購36架整機,剩余64架由韓國提供核心零部件,由埃及組裝生產。總計100架FA-50作價約10億美元,確實很便宜,相對龐大的規模,也足以支持培訓飛行員,并維持F-16機隊的運轉——FA-50畢竟是以F-16為基礎,發展的一款低成本高教機。哪怕在殲-10CE大顯神威之后,這個采購基礎依然存在,但埃及空軍的發展方向變了。
▲F-16現在還不至于被徹底拋棄
作為一個扼守蘇伊士運河的國家,埃及天生就需要在大國之間輾轉,除非嚴重依賴一個世界性大國,這就是其同時裝備美歐俄戰斗機的原因。而隨著中國國力上升,殲-10CE或者其他出口型戰斗機,落地埃及本來就是早晚的事情,只不過最近一系列變化,在快速推進這一點——有殲-10C/S機群在空警-500、運油-20支持下,飛往埃及舉行聯合軍演在前,又有殲-10CE在南亞暴揍“陣風”在后,但凡埃及沒有放棄發展空中隊伍,就肯定會重視殲-10CE。
▲埃及對殲-10C作戰體系的理解,可能僅次于中國和巴基斯坦
關鍵在于,究竟重視到什么程度。是像采購米格-29M、“陣風”那樣,簡單裝備幾十架,作為平衡F-16的一部分,還是真正將殲-10CE視為主力裝備,獲得接近F-16機隊的地位,這對埃及空軍和中航工業都很重要。而從其著手削減FA-50采購數量來看,現在應該是傾向于后者。F-16對外出口時,本來就會搭配雙座教練機,埃及要是不打算未來繼續依賴美制戰斗機,那么采購36架FA-50,用來維持F-16機隊,是完全夠用的。
▲埃及“陣風”機隊遠不足以影響F-16的地位
殲-10系列在國內有雙座教練型殲-10S,巴基斯坦的殲-10CE,則有雙座“梟龍”提供訓練服務,無形中讓外界忽視了這一點。而從前不久殲-10S意外開赴埃及的情況開看,后者應該已經提出了這個問題,并收到了中國的解決方案——基于殲-10C發展雙座改型,這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國內之前不這么做,單純就是為了省錢。此外,L-15也在去年解決了動力問題,不再受進口烏克蘭動力的影響,同樣可以提供給埃及,甚至可以作為未來殲-35E培訓飛行員的基礎。
▲初代殲-10S用來訓練飛行員夠用了
換句話說,印巴空戰確實改變了埃及對殲-10CE的態度。在空戰之前,埃及采購殲-10CE的動作是淺嘗輒止,享受和米格-29M、“陣風”差不多的待遇。而在殲-10CE展示真實戰力后,埃及空軍開始考慮未來裝備更多殲-10CE,甚至是其他戰斗機,最終形成完整作戰體系,與美制體系并列的可能。為此,FA-50就必須騰出空間。此外,埃及從法國訂購但并未交付的第二批“陣風”,恐怕也有點小麻煩了——這主要取決于殲-10CE的交付速度,要是埃及體驗殲-10CE的性能后,第二批“陣風”還未交付,那么訂單轉移恐怕就難以避免了。
▲殲-10C對埃及的吸引力大到無以復加
韓國這些年軍售成績很不錯,但其本身并不掌握核心技術,更無法構建成熟的作戰體系。在中低端市場“單打獨斗”時,韓國還能憑借性價比獲得優勢,而在真正的高端領域,韓國軍事工業的表現就很乏力了。殲-10CE擠壓FA-50在埃及的生存空間,并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