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臨滄5月20日電 題:“歪果仁”Country walk云南臨滄 感知大美邊疆安寧和諧
記者 繆超
當大量外國人以City walk(城市漫步)方式走街串巷感受中國城市的繁華同時,Country walk(鄉村漫步)也悄然流行,不少外國人走進中國鄉野,在山水田園間,在阡陌村莊里,讀懂中國農村,他們的腳步甚至延伸至邊境地區。
近日,來自伊朗、俄羅斯、老撾、也門等國家的網紅博主、留學生,走進位于中國與緬甸邊境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的邊境村寨、社區,感知到中國大美邊疆的安寧和諧。
圖為外國網紅博主、留學生走進云南省臨滄市邊境村寨。袁鴻凱 攝
距離緬甸0.8公里的耿馬縣大灣塘是一個德昂族村寨,村前是黃、藍、紅相間的同心圓潑水文化廣場,村中路面干凈整潔,兩旁花草茂盛。透過花草可見,不少家庭院里停放著私家車,水泥路通到每戶門前。
40多年前,是另一番景象。“家,太簡陋,一間茅草房,漏風又漏雨;地,不會種,撒上玉米種子就等著收獲;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住在用鋼筋混凝土建成的二層寬敞樓房里,65歲的德昂族老人金阿省向外國人講述兒時生活。
1980年,耿馬縣政府技術輔導大灣塘村民種植橡膠樹。1986年起,村民拆除茅草房,用土磚建蓋平房,后來升級為磚混結構房。村寨告別原始樣貌,村民生產生活漸變。金阿省說,“我們陸續學會種植菠蘿蜜、澳洲堅果、瓜果蔬菜,漸漸放下弓弩等獵具。”
2021年,云南省啟動邊境幸福村建設,在全省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全面推開。大灣塘實施特色民居風貌提升、村容整治、污水管網改造等工程,陸續建成“獨樹成林”景區旅游棧道、天坑玻璃棧道觀景臺、德昂族民俗館、潑水文化廣場、民族文化長廊建設等項目,村民還在房前屋后打造出小果園、小菜園、小花園。
圖為被森林環抱的耿馬縣大灣塘村。袁鴻凱 攝
如今大灣塘儼然成中緬邊境一景,是當地有名的“網紅村”。接待游客,甚至成為村民收入來源之一。
“我們從昆明出發至大灣塘,動車轉汽車花費8個小時,原想中國邊境仍然落后原始。”伊朗網紅博主蘭蘭在中國生活逾10年,去過北京、上海、廣州等眾多大城市,這是她第一次到訪中國邊境村寨。“邊境村寨與內地農村都很美,人們生活富裕充實,能夠從他們的笑容里感受到幸福。”
在大灣塘體驗民族歌舞、欣賞榕樹“獨樹成林”景觀后,俄羅斯青年巴魯士金陽說,這里一個民族載歌載舞,其他民族也會加入進來,人們之間相處融洽。“村寨就在熱帶雨林中,發展并未以犧牲自然為代價,人與自然也很融洽。”
距離大灣塘不遠處的清水河社區,有一條戍邊棧道。“歪果仁”們走上棧道,走近守邊人日常,聆聽守邊故事。
圖為外國網紅、留學生品嘗耿馬特點小吃。袁鴻凱 攝
“我們巡護長十多公里的邊境線。”今年34歲的張忠書是清水河社區武裝干事,負責組織社區聯防隊員在邊境線上巡邏值守,他們皆為清水河社區居民。
耿馬縣與緬甸接壤,毗鄰金三角地區,打擊涉毒、走私、偷越國(邊)境等任務艱巨。守邊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用腳步巡護邊境,守護中國“南大門”。
近年來,境外電信詐騙猖獗,偷越國(邊)境時有發生。張忠書等守邊人們不斷抓捕販毒、走私人員,繳獲過象牙、熊掌、穿山甲殼等野生動物制品,最多一次繳毒達13.75公斤。相比打擊走私和偷渡,打擊販運毒品更加危險。張忠書說,“我們手中只有棍棒,而毒販往往帶槍。”
“我記得張忠書說過一句話:他們身后就是家鄉、是祖國,放進一個偷渡者都會造成安全隱患。”在云南大學留學的也門青年舒海說,守邊人面對危險仍然堅守,他們是一群愛國者、是英雄,他們為中國內地的繁榮安定貢獻著力量。(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