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永定河水從官廳水庫進京,一路奔涌流向天津入海。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新光 攝
河北經濟日報記者吳新光
春末夏初的永定河畔,清波蕩漾,灰鶴掠過新綠的蘆葦叢。3月14日,隨著天津屈家店樞紐閘門開啟放水,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全線貫通,這是自2021年實現歷史性全線通水以來,這條京津冀地區重要的河流生態廊道,連續第五年煥發生機。從斷流26年到全線流動常態化,永定河的涅槃重生,書寫著新時代跨區域協同治理的生態答卷。
創新“永定河模式” 破解跨區域治水難題
河北省懷來縣桑園鎮夾河村,桑干河和洋河在此交匯形成永定河的源頭,這里水質清澈、水鳥翩躚。
5月13日一大早,夾河村黨支部書記、村級河長高峰軍就開始了巡河。“20世紀七八十年代后,受氣候變化、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用水增加等因素影響,永定河流域環境承載力降低,永定河平原段基本成為一條干涸的河流。”高峰軍回憶道。
永定河流域公司實施的山西大同桑干河固定橋生態蓄水工程。李曉磊 攝
復蘇永定河,關鍵在治水。永定河是海河水系最大的一條河流,流經京津冀晉蒙五省(區、市)。京津冀晉等地曾多次開展永定河治理工程,以往河道治理都是各自為戰、各管一攤,比如河道堤防標準、岸線界定,河流治理問題很難統籌兼顧,造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流域內上下游難以發揮協同作用。
轉機始于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原國家林業局會同京津冀晉四省市啟動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作。
2018年6月,北京市政府牽頭聯合天津、河北、山西三地政府及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定河流域公司”),探索以投資主體一體化帶動流域治理一體化,進而實現流域運營管理一體化和區域發展一體化的“永定河模式”。
2018年11月28日,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項目山西省大同市御河段整治工程正式開工,意味著地跨京津冀晉四省市的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項目拉開序幕。
北京市始終把永定河治理修復作為首都水生態環境建設一號工程來抓。2021年,投入4.7億元的永定河平原南段一期治理工程啟動,疏浚河道,平整河槽,兩側河岸進行襯砌與綠化。2024年啟動的官廳水庫清淤試點工程、永定河山峽段綜合提升工程等7個災后重建工程,高峰期萬人會戰,1800臺套設備轟鳴,打通200余公里行洪通道,完成水庫清淤440萬立方米,為安全度汛筑牢根基。
“過去各省(區、市)治理像打補丁,現在是織錦繡。公司成立6年多來,實施河道整治、農業節水、水源涵養、水系連通等工程項目80余個,完成河道治理800余公里。”永定河流域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流域統籌、區域協同、部門聯動、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兩手發力”的治理管理格局逐漸形成。
實施跨流域生態補水 永定河恢復流動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永定河實現上下游協同治理、源頭補水帶來重大機遇。
治理先從補水開始。為讓干涸的永定河重新奔流,一場跨越永定河全流域的治理工程啟動。
永定河畔秋景如畫。武輝 攝
復蘇河湖生態,水量保障是基礎。2017年以來,在水利部的統一組織協調下,京冀晉等省市協同聯動,不斷強化永定河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向永定河實施生態補水,助其早日恢復成“流動的河”。河北的洋河水庫、友誼水庫,山西的冊田水庫,引黃入京等都是永定河生態補水的重要來源。
2019年春季,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組織京津冀晉四省市,大力實施流域生態水量統一調度,對永定河進行跨流域生態補水,官廳水庫向下游永定河京津河道集中補水2.3億立方米,永定河山峽段108公里全線流動,官廳水庫以下形成140公里連續水路。
2020年春季,官廳水庫生態補水出庫總量1.66億立方米,水頭最終到達天津市武清區,官廳水庫以下形成248公里連續水路,斷流25年的永定河北京段全線貫通。北京市水務部門在盧溝橋攔河閘4次脈沖泄水開路、用水引路,萎縮的河道打通了。黃沙漫天的干河道,水面漲起來,變成了水鳥聚集的濕地。
生態補水讓永定河在非汛期也呈有水狀態。2021年,斷流26年的永定河實現865公里全線通水。
2022年3月15日,永定河上游山西大同冊田水庫開閘,水流向下游官廳水庫奔涌而去;2022年3月20日,河北省流域內桑干河與洋河也向下游永定河生態補水;2022年4月10日,官廳水庫上游的引黃北干線向永定河生態補水啟動。
與此同時,永定河流域公司加快了京津冀晉27個在建項目實施,開展下游北京平原南段、河北廊坊段、天津武清段相關主河槽、阻水點位搶挖疏通,確保河道補水暢通。經過多方努力,2022年永定河終于再次成為“流動的河”。
在水利部及海委統籌調度下,各方落實生態用水保障,完善上下游協調聯動補水機制。2017年至2024年,上游水庫、官廳水庫及引黃水、引江水等多路水源向永定河補水超48億立方米。
生態補水的同時,永定河河北上游地區開展增綠、凈土行動,治理沙土,控制面源污染,減少化肥使用。北京與河北的生態補償機制創新尤為亮眼。“上游來水越多,補償越多”的約定,讓張家口累計退減水澆地52.14萬畝。
以河道引水灌溉為主的農業,是永定河流域的“用水大戶”。減少從河道取水,成為讓永定河持續保持“流動的河”的優先選項。永定河流域公司與流域各地政府部門協同合作,在工程建設、灌區管理、農業節水等方面發力,農業灌溉用水逐年降低,流域沿線農業新增節水能力增加到8354.4萬立方米。
通過政府與市場“兩手發力”,提升流域協同治理能力,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取得顯著成效。
永定河實現全線流動時間逐年提前。2025年較2024年提前4天,較2021年提前6個多月。“這得益于多年生態補水,永定河生態水量滿足度明顯提高,沿線地下水虧空得以彌補。”永定河流域公司通水專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較2017年,永定河平原區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4米、最大18.6米。上下游水系連通工程,以及河道整治、農業節水、水源涵養等綜合性治理措施,也為加快永定河通水常態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年來,永定河全線流動時長大幅增加,其中2024年全線流動261天,較2023年增加了33天,較2021年首次全線流動增加了近200天。2025年將實現官廳水庫以上維持桑干河、洋河自然流動,官廳水庫以下山峽段全年維持生態基流,平原段三家店至屈家店146公里河道實現春秋季流動,貫通上下游河道、溪流與濕地、地表與地下。
經過全流域協同治理,清澈的永定河水從官廳水庫進京,一路奔涌流向天津入海。
統籌推動生態修復 增厚流域“綠色家底”
揮鍬鏟土、扶正穩固、培土圍堰、提水澆灌……4月27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永定河管理處、永定河流域公司等單位100余人來到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畔植樹護綠。新植的欒樹、油松、西府海棠等苗木迎風挺立、錯落有致,斑斕的色彩為復蘇的永定河再添生機。
春日的河北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水面寬闊,候鳥翔集。清早,濕地公園護管員王廷金,沿著濕地木棧道巡看過境鳥類。“那邊飛的鳥叫白骨頂雞,永定河入官廳水庫的入口處比較多,候鳥變留鳥,它們已經在這里繁殖啦!”王廷金介紹,濕地生態治理后,來此棲息的鳥就多了起來,官廳濕地已經連續5年觀測到天鵝、白骨頂雞等環境標志鳥類。
懷來縣官廳水庫迎來美麗的天鵝。孫一民 攝
官廳水庫是永定河上最大的水庫,官廳水庫74%的面積在張家口市懷來縣,永定河從官廳水庫向下流向京津地區,這里是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的一個關鍵節點。
生態修復的畫筆正在描繪千里綠色生態河流廊道。懷來縣官廳水庫周邊,960萬株喬灌木織就綠色屏障,入庫水質達Ⅲ類,出庫水質提升至Ⅱ類。遷徙季,官廳水庫候鳥從6萬只激增到50萬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景象再現永定河畔。在廊坊固安段,2000畝興安湖生態運動公園與大興國際機場相映成趣,永定河綠色廊道如同翡翠項鏈,串聯起10公里濱水公園、生態運動基地等明珠。
永定河流域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永定河河流蜿蜒度基本回到20世紀70年代末水平。永定河Ⅲ類及以上水質河長占比從34%上升至95%,河道防護林面積增加至3.5萬公頃,較治理前增加12倍。流域生物多樣性顯著提高,水生生物種群總量由840余種增加至1930余種,較永定河通水前增長超一倍。消失多年的黑鸛、丹頂鶴等國家重點保護、瀕危珍稀鳥類頻現永定河。
在官廳水庫、新首鋼園區、大興國際機場臨空區等重要生態節點,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連續兩年發現丹頂鶴,時隔10年再現白鶴身姿。山西大同冊田水庫首次觀測到白頭鶴,河北桑干河涿鹿段首次發現東方白鸛,官廳水庫首次發現沙丘鶴,河北省境內永定河張家口、保定、廊坊3市段全部建成幸福河湖,永定河張家口市懷來縣段入選2024年水利部幸福河湖優秀案例,河流生命復蘇、流域生機再現,沿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黃驊市融媒體中心
來源 | 長城新媒體
編輯 | 劉恬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