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為全面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強化優秀案例示范引領作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欄目展播第三批優秀案例好經驗好做法,供各地互相學習借鑒。
江蘇省揚州市芒稻河
芒稻河位于江蘇省揚州市,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源頭區,也是淮河泄洪入江和里下河排澇的主要水道。
突出問題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借助長江與大運河通航優勢,揚州市水運行業發展迅速。芒稻河兩岸造船廠、裝卸碼頭、混凝土攪拌站、養殖基地等環境風險源密布,油漆、廢機油、砂石等露天隨意堆放,來往船舶污染物收集轉運不到位,生產生活廢水直排入河,河道水環境質量逐年下降,水生態功能逐步退化。
芒稻河金灣快速路
治理前
芒稻河金灣快速路
治理后
主要做法
近年來,揚州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保障南水北調水源安全,扎實推進芒稻河沿線整治修復工作。
一是完善水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成立南水北調東線源頭生態保護聯盟,創新“生態修復”的執法、司法模式,有效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建立淮河入江水道城區段“四控一禁”管控措施(即嚴控廊道寬度、建筑高度、開發強度和污染排放,禁止違法建設)。出臺《揚州市南水北調水域船舶污染防治辦法》,健全南水北調船舶污染防治體系。
芒稻河引江水利樞紐
江都西閘大橋治理前
芒稻河引江水利樞紐
江都西閘大橋治理后
二是嚴守南水北調東線源頭。拆遷芒稻河沿線棚戶區近10萬平方米,關停小船廠、砂石碼頭和混凝土攪拌站30余家,取締水產養殖場6家,整改提升沿線重點涉水企業149家,建造2艘多功能垃圾接收船接收待閘船舶污染物。建成南水北調截污導流工程,新建17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完成沿線983個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
三是推進沿線水生態保護修復。投資3.8億元,打造“江淮生態大走廊”三河六岸先導段。劃定四大家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累計增殖放流1.2億尾。開展沿線濕地保護修復,建成生態休閑綠化帶700畝,修復濕地400畝。積極開展揚州市三江營生態島試驗區芒稻河段建設,完成灰糞港等5條重點連通河道治理修復工程。
芒稻河上游三江營濕地
示范小區改造前
芒稻河上游三江營濕地
示范小區改造后
四是加強水資源水安全保障。完成芒稻河沿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水源地保護區及上游20公里內無風險源。落實水源地保護長效監管機制,開展每日巡查。嚴格執行國家和省級調度指令,嚴格控制用水量。
五是促進水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利用船廠、水上餐廳和養殖場原址,建成南水北調源頭公園等生態休閑公園28個,不僅為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取水口建起了一道“生態屏障”,也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夠“開門入園、隨處見綠”。
芒稻河仙女廟大橋
南側岸線治理前
芒稻河仙女廟大橋
南側岸線治理后
治理成效
芒稻河經過多年治理,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了轉折性變化。東線工程調水源頭“三江營”的江水通過夾江,沿著芒稻河,“一路向北”,為千萬百姓送去了穩定和安全的優質水源。水生態環境逐步改善,芒稻河江都西閘國控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優良,沿線灘涂濕地逐步恢復至自然狀態,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水資源得到有效保障,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年均調水量157億立方米,確保讓人民群眾飲用“安全水”“放心水”?!肮I銹帶”變為“生活秀帶”,河道沿線船廠變公園、魚塘變濕地,為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以及當地旅游業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芒稻河水清岸綠
經驗啟示
芒稻河的治理實踐,是揚州市自覺扛起“一江清水向北送”的使命與責任的生動體現。實施芒稻河系統治理,大力清退落后產能,全面開展保護修復,是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協同共治的具體表現。促進水生態、水文化融合,深入挖掘南水北調工程與大運河文化內涵,趟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子。芒稻河的成功治理經驗可為南水北調工程沿線清水廊道治理和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思路和借鑒。
供稿 |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
編輯 | 張石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