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月光把夢照亮
——賞閱谷萬華女士長篇小說《進城》
(文/陳紅軍)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是唐·李白在《行路難·其一》中所達出來的堅韌不拔和對未來充滿期待、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边@是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所表達的對前途的豁達和奮發向上的精神。古人充滿智慧的詩句,影響著后來人改善命運的決心。
為了改善個人或家族命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钡娜胧烙^,常讓農村里的人們選擇努力進城,進城發展常被賦予很多期望。山溝里面的百姓常常希望翻過一座座山頭,跑到山的外面去見見世面,尋找機會,改善生活;農村里的人們期望走進鎮里,邁進城里,以實現安家樂業;小城的人選擇往大城市跑,以便獲得更多的機會,讓命運的齒輪轉得更快。城市作為某一個地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其魔力不言而喻。城市在為百姓提供更多生存和發展機會的同時,也在演繹著諸多奮斗者的勵志故事,演繹著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建設城市、扎根城里的故事。
長篇小說《進城》,為安徽省馬鞍山市60后女作家谷萬華老師精心創作,此書以時間為主軸,向我們展示著:長江中下游某村落里的陳氏家族為了改善家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由農村走進城市,由農民蛻變成市民的歷史畫卷。這幅畫卷,是歷史的記錄,是時代的印記,是農民進城的一場自發運動,是農民朋友努力奮進的縮影。
《進城》一書,收到已近兩個月,由于瑣事纏身,只能抽時間拜讀,直到近日才閱讀完。小說里面的主人翁四六(大號陳定賢)和月兒,作為向進城發起“進攻”的第一代人,在一次看似簡單卻又略顯謹慎、莊重的家庭會議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啟動了進城的齒輪,這一啟動便是不息;陳家的第二代人陳濤和春杏,接著在“攻城”的曲折中努力著。小說的結果還是圓滿的,也符合中國人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堅韌品質,經過兩代的努力,陳家人終于在江蘇無錫安居樂業,成了新無錫人,實現了第三代人志鵬、志成、志遠在無錫這座經濟發達的新一線城市里安心讀書的美麗畫卷。用小說中作者的描述:“無錫,陳家已與之融為一體,再也不能分割了?!?/p>
當然了,小說也寫到了進城的不容易,在第一代人陳定賢和月兒進城的過程中,出現了月兒因勞累、思念家中的留守兒童導致了精神出現障礙,屋漏偏遭連陰雨,在月兒回家養病過程中,為了多賺點錢,出去做臨工,導致沒顧上照顧小孩,女兒小文在與小伙伴一起到水塘里找菱角的過程中溺水而亡。第二代人陳濤和春杏在進城奮斗的過程中,前進中充滿著曲折,正所謂“攻城容易”,“守城難”。城市里不缺少機會,努力的人總會給點希望,但同樣在燈紅酒綠中也不缺乏各種誘惑。陳濤同樣未能抵御住糖衣炮彈的攻擊,未能抵御住城市里的鬼魅魍魎,先是簡單的紋身,后來竟然染上了吸毒,當然也伴有婚外情,與娛樂場所的服務員們打情罵俏和竊竊私會,終而由一個水電裝飾工程的項目經理淪落進了戒毒所。這些進城過程中的血淚史,難道僅僅是小說而已嗎?恐怕不缺乏現實的影子,進城的過程中,背井離鄉的心酸我是有體會的,城里的酒綠燈紅也曾經讓我迷惑過,人生路漫漫,體會過會更有感觸,所以,有些寫實性較強的小說常會被當成歷史的補充,畢竟小說反映著某一個時代的變遷,反映著某一個時代的文化表現、人物的時代性格和時代遭遇。
因我也是農民子弟,在認真拜讀完《進城》后,對小說中的故事情節深有體會,深知:對普通農民來說,由城市走進農村是多么的不容易。當年,改革開放的號角響起,一股春風吹向大江南北、黃河上下,進城似乎成了一場全民運動。那場被城市發展機會吸引,不自覺地農民進城運動,似乎有某種推手,讓農民們紛紛拋下農田、背井離鄉,一股腦地往城里跑。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沿海經濟發達城市成為了外來人口扎堆進入的首選之地。因市場規律造成的這場不自覺的進城運動,收獲是雙向的:低廉的人工成本,使得城市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一座座高樓大廈崛地而起,城市基礎設施得到了快速完善和發展,無不得益于農民進城這一人口紅利;農民手里的鈔票變得越來越多,直到最后,干脆由農民蛻變成市民,在城市里賺的錢又回到了城市,甚至多數人是貸款買房,進一步催生了房地產的高速發展,出現了房價一夜翻倍的怪現象,終而導致了某些城市里的一套房子可能傾注著幾代人的心血和未來的生活透資。
當然,這場轟轟烈烈地進城運動,也導致了農村的空心化問題,導致了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問題,如今某些地方,村子里很難聽到雞鳴狗吠,鄉村煙火氣受到了嚴重損傷?;蛟S上層,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提出了鄉村振興,提出了家庭農場建設政策傾斜,然而,農業畢竟不是商業,農業很難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很難帶來更多的資本回報,農業還可能受到諸多不可預測的自然因素影響,而出現投入難以回報。故,城市發展、人往城里跑的趨勢導致農村空心化問題日益嚴峻,各種資源進一步往城市傾斜,就好比小說中所描寫的那樣:個別農村學校里的老師數量比學生還要多。農村空心化,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值得大家深思。
拜讀了《進城》,請允許我自私一點,感覺這本書所寫內容給予我的親切感非常強烈。不僅僅因為我是農民的子弟,書中有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為了進城努力的影子;更是因為文章的主人翁,寫得是陳家故事,故事情節演繹在無錫這座城市。有一個疑問,文章的主人翁,作者是隨機選擇陳家為背景,還是有意為之,還是別有用意?對于這座城市,我也曾經是一名建設者,作為路橋工程師的我,也有緣與無錫城市發展和建設結緣,無錫的市政工程和首期高架橋建設皆曾留下過我的身影;至今,那些工地現場,工人們揮汗如雨的畫面依然歷歷在目。無錫是否也曾經給予作者谷萬華老師留下過深刻的人生影響?
寫到這兒,歌手許美靜女士所唱的那首老歌似乎在耳畔響起:“每顆心上某一個地方//總有個記憶揮不散//每個深夜某一個地方//總有著最深的思量……城里的月光把夢照亮//請溫暖他心房……城里的月光把夢照亮//請守護它身旁……若有一天能重逢//讓幸福撒滿整個夜晚……”(作詞、作曲:陳佳明)在此,鳴謝詞作者和歌唱者為我們演繹這一人間金曲,愿“城里的月光把夢照亮”,讓更多的人在進城的奮進中實現夢想成真和安居樂業,成為城市里的新市民。
我知道,此時此刻,依然有好多從農村來的人,他(她)們帶著父母的期盼、家人的念想、孩子們的理想,帶著背井離鄉的心酸,在某一個陌生的城市里打拼,在某一個陌生的城市里尋找生活的希望。那些已經先前一步穩居城市里面的人們?。∵€請你們給予他(她)們更多的接納、更多的包容。畢竟,那些在為進城而努力的人身上也有您或者您的父輩、祖輩們的身影,換句話說:誰的祖上還不是從農村進城的。
最后,特別感謝谷萬華老師為我們帶來的這部進城史詩般著作,同時祝賀谷萬華老師長篇小說《進城》成功面世,愿這部小說銷售火爆,進一步榮獲華語小說更多、更高的榮譽,愿城里城外皆無圍墻,愿城里城外融為一家。
(2025年5月20日完稿于江蘇淮安豪庭閣)
書評人簡介:陳紅軍,筆名文風,男,漢,江蘇淮安人,本科學歷,南京大學法學學士,江蘇大學工學學士,退役軍人,中共黨員,工程師,詩人,作家。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園區運營保障“月度冠軍”個人榮譽稱號獲得者?;窗采鷳B文化旅游區營商環境優化局2022、2023年度“營商環境監督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散文學會會員、淮安市青年文藝家協會會員、淮安市作家協會會員、淮安市網絡作家協會會員、淮安區作家協會理事兼網絡文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鶚文化研究會會員、淮安區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淮安城市網首批簽約作家兼文學事業部副主任、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中鄉美終身認證作家,今日頭條“內容品鑒官”,書評人,自媒體《文藝先鋒》號運營人,《青年詩人》雜志社第21期學員,北京字節跳動頭條學院新媒體人才培養首批結業學員。作品有:通訊、小說、散文、詩歌、書評等。發表文稿超百萬字,作品散見于《大同傳媒》、《青年詩人》、《淮安日報》《桂林日報》《大運河文學》等傳媒和平臺。曾榮獲多種類型文藝獎項,其中散文《雪里飛情》榮獲全國青年作家文學大賽散文組一等獎。(重點文藝簡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