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粵港澳大灣區(qū)“超級工程”——
獅子洋通道
這條雙層十六車道的超級跨江通道
又有新進展
獅子洋通道
主橋錨碇的后錨梁全部精準落位
日前,獅子洋通道主橋錨碇的后錨梁全部精準落位,標志著大橋錨固系統(tǒng)施工邁進全新階段,為后續(xù)主纜架設及全橋結構受力體系形成奠定堅實基礎。
獅子洋大橋是獅子洋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共設東、西兩個重力式錨碇,直徑約130米。錨碇內設置的錨固系統(tǒng)由后錨梁和錨桿組成,均采用鋼結構制作而成,是主纜和錨碇連接的關鍵結構。后錨梁埋于錨體混凝土內,前錨桿一端連接后錨梁,另一端則伸出錨體前錨面,與直徑1.5米的巨型主纜相連,兩者共同承擔起傳遞主纜千萬噸級拉力至錨碇的核心作用。
單個錨碇設有26根后錨梁,單根最大長度28米、重量約41噸。傳統(tǒng)吊裝工藝難以滿足5毫米誤差容限,微小的角度偏差可能引發(fā)“麻花現(xiàn)象”(錨桿如擰絞毛巾般產生應力畸變),為整體結構帶來隱患。
施工團隊自主研發(fā)了可調節(jié)角度的吊具,首創(chuàng)抱箍式吊具與雙機聯(lián)動作業(yè)模式,通過不同長度鋼絲繩和不同噸位履帶吊的精準協(xié)同,在起吊過程中動態(tài)調整構件傾斜角度,并利用全站儀捕捉數據,實時監(jiān)測風速和扭轉效應。這種獨特設計,既能確保后錨梁的安裝精度,又能省去安裝過程中調整角度的時間,極大提升了吊裝效率。
此外,在后錨梁吊裝到支架之后,施工人員還在支架位置設置螺旋千斤頂,對后錨梁位置進行微調,最終實現(xiàn)安裝精度控制在5毫米以內,攻克了大噸位異形構件安裝難題。目前,獅子洋大橋錨碇頂板施工已經過半,錨固系統(tǒng)將開始安裝錨桿,計劃年內完成錨體施工的70%。
獅子洋通道為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超大型跨海多層復合公路通道工程,全長約35公里,上下雙層共16車道,起于廣州市南沙區(qū)大崗鎮(zhèn),終于東莞市虎門鎮(zhèn),包含跨江主橋和兩岸引線工程。
項目建成后,將創(chuàng)造雙層懸索橋主跨跨徑、車道數量、主塔塔高、錨碇基礎、主纜規(guī)模5項世界第一。
獅子洋通道建成通車后
將與已建成的
虎門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等
共同組成大灣區(qū)跨海跨江通道群
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qū)“1小時交通圈”
促進珠三角經濟一體化發(fā)展
一起期待早日通車!
來源| 東莞發(fā)布,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廣東交通
編輯 | 章和
中新紀實
中新傳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