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陳丹 通訊員 臧芃祺 王靜涵 侯曉靜
雄商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京港(臺)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北起雄安站、南至商丘站,線路全長約552公里,設計時速為350km。
近日,經過12個多小時的連續奮戰,由雄安高速鐵路有限公司建設,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雄商高鐵黃河特大橋移動模架現澆梁全部完成,標志著雄商高鐵黃河特大橋全橋貫通,為后續無砟軌道施工打下堅實基礎,確保了項目施工節點順利完成。
“空中制梁場”加持
每孔梁施工縮短至15天
五月的孔孟大地,處處洋溢著蓬勃生機。明媚日頭照耀下,雄商高鐵黃河特大橋宛如一條鋼鐵巨龍,一端立在梁山,并以磅礴氣勢橫跨滔滔黃河,一端跨至河南,緊密地連接起“魯豫”,勾勒令人嘆為觀止的壯美畫卷。
雄商高鐵黃河特大橋是雄商高鐵全線唯一的控制性工程,能否按期完成對于全線的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據了解,該特大橋全長40.82千米,其中主橋全長1600米,用鋼量4.3萬噸,為目前世界單聯最長的無砟軌道橋梁,是國內外建設規模最大的鋼桁梁柔性拱橋。建設中,采用“一聯九跨”的連續鋼桁梁結構。近期澆筑的移動模架現澆箱梁長50.7米,寬12.6米,高4.515米,單次澆筑方量達615方,采用的移動模架造橋機為國內現存最長的移動模架造橋機,又被稱為“空中制梁場”。
在高鐵施工中,50米級大跨度移動模架現澆梁指導施工周期為21天,中鐵四局項目團隊通過對傳統移動模架施工工藝進行改革創新,采取了內模小塊化拼裝、旋轉開模快速過孔、封端可調節模板及封端方法、現澆梁交叉流水作業、自動灑水養生設備等方式,將每孔梁的施工周期縮短至15天。
此外,通過三維建模模擬、溫差效應消除縱向偏差、三維千斤頂調整橫向及豎向偏差等技術,實現鋼桁梁高精度合龍,誤差控制在毫米級。施工中還引入數智化技術,通過橋梁智能監測系統、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等,實現對施工過程的全面監控,確保成橋線形精度滿足無砟軌道鋪設要求。
多措并舉
有效應對黃河復雜水文
值得注意的是,黃河水文地質情況復雜多變,主橋跨越黃河主河道,水中墩施工需應對高水位、強沖刷和深厚砂層地質。中鐵四局雄商高鐵站前十一標黨總支書記郭晶介紹,為應對黃河復雜水文,施工中使用了泥漿環保快速循環工法和泥漿制備技術,并且,施工期間橋梁專業施配組常駐現場,抵近服務,集中力量解決現場問題。
一分部技術負責人陶余回憶,讓他印象最深的是731#水中墩的施工。“該墩處在跨河的中間位置,基坑深度為17米,開挖深度為普通深基坑的3倍多深。”施工時正趕上黃河調水調沙,給施工又增加了一層難度。“施工前,我們通過結構分析、軟件受力分析、專家評估等環節,詳細論證了施工工藝和要點,最終設計了一種最優化的基坑支護形式,既保證了施工安全,又節約了將近一個月工期。”陶余說。
由于水文條件太過苛刻,施工中還是出現了滲水問題。“我們要先利用鋼管柱圍出一塊區域,把水抽離出來,再進行澆筑。但由于地下滲水、鋼管互相間壓力過大,導致河水一直無法抽離干凈。”陶余說,當時項目上聘請了專業潛水員,在基坑外部使用鋸末和止水條進行封堵,終于解決了基坑滲水問題。
看著眼前雄偉、傲立的雄商高鐵黃河特大橋,陶余心里充滿成就感。“黃河特大橋的建設,有困難也有挑戰,但對施工難點的攻克,也讓我們磨煉了技能、提升了本領,更為雄商高鐵的后續施工奠定了基礎。”他說,接下來將持續做好項目管理、人員保障等工作,為圓滿完成建設任務全力以赴。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