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5 月 19 日,為期四天的微軟 Build 年度開發者大會正式拉開序幕,CEO 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攜一眾高管發表主題演講,還隔空連線了 OpenAI CEO 山姆·奧特曼、英偉達 CEO 黃仁勛和 xAI CEO 馬斯克。
這場主題演講,微軟正式將 Agentic AI 推上聚光燈中心,宣告了微軟未來在 AI 領域的戰略:全面押注代理式人工智能(Agentic AI),成為未來 AI 代理生態的核心。
納德拉等微軟高管共同描繪了一幅有關 AI 智能體未來藍圖:AI 不只是協作工具,更是可被信賴的數字同事,能夠獨立思考、執行任務,并在多個技術棧中實現端到端集成。
圖 | Copilot 代理開場(來源:微軟)
“我們已經進入了 AI 代理時代。”微軟首席傳播官弗蘭克·肖(Frank Shaw)宣告,“過去一年使用代理的人數呈爆炸式增長,每日活躍用戶數量翻了一番。”
什么是 Agentic AI?微軟 CTO 凱文·斯科特在主題演講中給出的定義是:“一個可以被人類放心委托任務的智能體。”
在他看來,Agentic AI 不再局限于簡單的輸入輸出交互,而是能自主感知環境、制定策略、拆解任務并執行的 AI 實體。而這類 AI 工具的日活用戶數量翻倍,似乎預示著 Agentic AI 走向規模化應用的臨界點已經到來。
基于此,在 Build 大會上,微軟展示了自己在 AI 工具鏈、云服務、生產力平臺以及開發者生態中的全面布局。
(來源:微軟)
該公司一口氣推出了超過 50 項涵蓋其全部產品線的創新發布,從 GitHub 和 Azure 到 Windows 和 Microsoft 365,所有這些都聚焦于推進“能夠獨立或協作解決復雜業務問題的 AI 代理技術”。
這些加在一起,微軟給它起了個新名字:開放代理式網絡(open agentic web)——一個由 AI 代理驅動的互聯網新愿景。
圖 | 開放代理式網絡愿景(來源:微軟)
面向開發者,微軟選擇將 GitHub Copilot 置于其代理戰略的最前沿:它不再只是“配對程序員”(pair programmer),而是向“平級程序員”(peer programmer)演變。
演示中,借助全新的編碼代理,開發者可以將任務直接委派給 Copilot,包括修復 bug、開發新功能、重構代碼、維護工程等,Copilot 能夠自動完成所有流程。
GitHub Copilot 代理可以讓開發者專注于其他任務,同時確保他們之前編寫的代碼正常工作。與此同時,微軟宣布將開源 VS Code 中的 GitHub Copilot Chat,使開發者社區能夠為其演進做出貢獻。
微軟還宣布推出 Azure SRE agent(站點可靠性工程智能體),將其嵌入 GitHub Copilot 中,幫助開發者處理生產環境中的故障。
例如,當網站出現異常時,AI 代理可以第一時間感知并定位問題,無需人工介入即可完成修復,減輕工程師在深夜 oncall 的負擔。
納德拉表示:“這標志著開發方式的一次飛躍。過去我們一直在說 AI 是你的輔助工具,現在你真正可以把任務分配給它,就像和一位經驗老道的同事共事。”
(來源:微軟)
面向企業用戶,微軟推出了名為 Copilot Tuning 的新功能。該功能允許企業將自身內部數據快速注入到 AI 代理中,從而打造出“可說話、可思考、可執行”的企業級定制智能體。
這項工具的核心在于數據上下文的精調,使 AI 成為真正理解企業業務、流程、術語的“數字員工”,適用于客服、銷售、知識管理、項目管理等場景。微軟證實,該項目在內部曾被稱為 Tenant Copilot,即租戶級 Copilot。
微軟表示,一系列 Copilot 更新的目標是將 AI 能力嵌入“每一層軟件開發過程”,使開發者不僅能用 AI 寫代碼,更能用 AI 管理代碼、部署服務、維護系統,最終將 AI 作為軟件行業的“新基礎設施”。
另外一些 AI 代理的重要更新與 AI Foundry 有關,一個用于開發和管理 AI 應用程序和代理的平臺。
(來源:微軟)
在云端 Azure AI Foundry 上,微軟圍繞 AI 代理添加了多個新功能和安全指標,更方便開發者安全地管理代理。
而在新推出的本地版 Windows AI Foundry 上,微軟為 Windows 上的本地 AI 開發提供了一個統一平臺。它包括 Windows ML(一個內置的 AI 推理運行時)和用于準備和優化模型以便在設備上部署的工具。這將使在設備上直接運行 AI 模型、工具和代理變得容易。
在開放代理式網絡的愿景下,微軟還宣布了 NLWeb 開放項目,旨在簡化網站自然語言界面的創建,讓任何網站都能輕松轉變為 AI 應用。
(來源:微軟)
微軟將 NLWeb 定位為代理網絡領域的 HTML,為網站和開發者提供一種標準化的方式,使其內容能夠被 AI 代理發現和使用。這樣一來,用戶就能像使用 AI 助手或 Copilot 一樣,直接使用自然語言查詢網站內容。
NLWeb 利用 Schema.org、RSS 等半結構化格式以及網站已發布的其他數據,并將它們與大模型驅動的工具相結合,創建可供人類和 AI 代理使用的自然語言界面。
“每個 NLWeb 實例本身也是一個模型上下文協議(MCP)服務器,允許網站將其內容提供給 MCP 生態系統中的代理和其他參與者。”微軟解釋道,“它可以通過整合來自底層大模型的外部知識,比如將地理知識添加到餐廳查詢中,來增強這些結構化數據,從而提供更豐富的用戶體驗。”
最后,微軟在大會上宣布推出一個名為 Microsoft Discovery 的新企業代理平臺,以加速科研人員的研發(R&D)速度。
圖 | 新企業代理平臺 Microsoft Discovery(來源:微軟)
微軟的研究人員利用 Microsoft Discovery 中的 AI 模型和高性能計算仿真工具,在約 200 小時內發現了一種新型冷卻劑原型,該原型適用于數據中心的浸入式冷卻,而這一過程原本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
“我們的目標是將 AI 的力量帶給科學家和工程師,從而徹底改變整個探索過程——從高級知識推理和假設制定,到實驗模擬和迭代學習。”微軟表示。
除了微軟本身的產品發布,OpenAI、英偉達和 xAI 三家 AI 行業頂尖公司的 CEO 也進行了遠程連線。
OpenAI CEO 山姆·奧特曼介紹了幾天前新發布的編程智能體 Codex:“這是我見過對編程影響最大的技術變革之一。”OpenAI 在內部測試中發現,使用 Codex 的開發者工作效率顯著提升,工作方式也發生根本性改變。
圖 | 馬斯克與納德拉連線(來源:微軟)
馬斯克則以 xAI CEO 身份介紹了 Grok 3 和 Grok 3 Mini,這兩款大模型已經接入微軟 Azure,開發者可以在 Azure 上直接調用。同時,馬斯克也透露了 Grok 3.5 即將推出。
這一系列合作反映出,微軟正將 Azure 打造為 AI 代理運行的全球計算底座,以支持多模型并存、多生態融合的智能體網絡。
由此可見,微軟給自己的 AI 戰略定位,正逐步向新興 AI 代理生態系統的核心角色靠攏。
參考資料:
https://build.microsoft.com/en-US/home
https://blogs.microsoft.com/blog/2025/05/19/microsoft-build-2025-the-age-of-ai-agents-and-building-the-open-agentic-web/
https://www.tomsguide.com/news/live/microsoft-build-2025
排版:劉雅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