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北京排水集團開展防汛搶險大比武決賽。記者從活動上獲悉,截至目前,北排集團已完成中心城區全部雨水、合流管線排查養護1623公里,以及29.4萬塊雨水箅子清掏。今年汛期,一批防汛搶險裝備完成更新,總搶險能力同比提升14%。
5月20日,北京排水集團2025年防汛搶險大比武決賽及大型搶險單元表演賽在清河第二再生水廠舉辦。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又快又準,防汛隊伍拼手速
比賽現場,參賽隊伍依次開展小型搶險單元、中型搶險單元的比拼,隊員們比的不僅是速度,更是專業程度。
在小型搶險單元的比賽中,各參賽隊伍到達現場后進行交通攔護,并將水泵放入湖水內進行模擬積水抽排。只見隊員們配合默契,“積水”很快從排水軟管排出。記者了解到,小型搶險單元的優點在于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單。工作人員在一輛車上就能實現小型搶險單元設備整合,同時水泵能放入雨水箅子中,及時抽升,減少對道路交通的影響,快速解決平面道路積水問題。中型搶險單元的比拼亮點是兩臺水泵接力作業。水泵接力裝置解決了一臺泵揚程不足、遠距離或高揚程排水難的問題。
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排水集團共有46組中單元、145組小單元參與防汛布控,總計抽升能力為8.4萬立方米/小時。其中,中型搶險單元重點盯守風險點,小型搶險單元開展全覆蓋巡查。
在比賽現場,記者還看到不少新亮相的防汛“大家伙”,今年汛期,它們也將全程待命。無損挖掘抽吸車外觀是一輛大型卡車,車斗外接排水軟管和一臺“機器人”抽水設備。在工作人員的遙控指揮下,抽水“機器人”可以靈活轉動吸水管頭,還能穩當地前進、后退、“轉身”。車身外掛四排吸水軟管,在防汛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將軟管接起來,以增強吸水能力。記者了解到,該車最大水平抽吸距離為230米,最大抽吸深度可達83米。
參賽選手啟動抽水水泵并舉手示意。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接力泵串聯,提升抽升能力
隨著雨季到來,北京將迎來汛期。北京排水集團防汛辦主任梁毅介紹,截至目前,已完成中心城區全部雨水、合流管線的排查養護,共計1623公里,以及29.4萬塊雨水箅子的清掏;對泵站進出水管線、排河口開展了集中清理,清理污泥1.3萬立方米。
今年,北排集團按照計劃完成搶險裝備的更新,總抽升能力從原來的20.1萬立方米/小時提升到22.9萬立方米/小時,同比提升了14%。
與此同時,防汛裝備的適用性也得到提升。梁毅介紹,今年將全面引入接力泵,“在特殊作業環境中,需要高揚程排水作業時,我們可以將兩臺甚至三臺泵像糖葫蘆一樣串聯,增加水泵接力裝置,形成一個組合,從而更加適應復雜的搶險作業環境。”
大型搶險單元表演賽,3600單元和高揚程3600單元排水作業進行展示。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應用三維雷達云圖實現“人等雨”
在積水點改造方面,梁毅介紹,四惠橋、望和橋完成主體工程改造,提升防汛能力,其余積水點、泵站改造正在加快推進實施。
高碑店一體化處置裝置完成建設,進一步提升混合污水處理能力。北排集團17座再生水廠站最大日處理能力518萬立方米,雨前實施提升抽升,最大可為管網騰容50萬立方米。
北排集團與市氣象部門對接,接入網格化預報平臺,同時應用三維雷達云圖加強雨情監測。根據監測數據,搶險隊伍在下雨前,可以提前到達布控位置,實現“人等雨”。此外,北排集團利用數字模型,對城市下凹橋、道路低點進行強降雨積水推演、管道排水能力評估,編制城市內澇風險點一張圖;與地鐵部門加強協同,對所有250個地鐵站點建立站點防汛保障聯動機制。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