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視一套播出的《非遺里的中國》安徽篇節目中,五只憨態可掬的NAO機器人正以毫米級同步精度演繹華佗五禽戲。領頭的“虎”一個撲躍穩穩單腿立定,“鳥”展開雙臂完成流暢的重心轉移,臺下觀眾發出陣陣驚嘆。
這組充滿科技感的非遺展示,源自上海第二工業大學2018屆畢業生、現任靜安區衛生信息中心員工芮迎迎的本科畢業設計。
“調試鳥飛動作時,機器人連續20多天都在‘金雞獨立’。”
節目幕后,芮迎迎向記者揭秘。她指著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碼解釋,要讓這些機器人還原“猿攀”“鹿奔”的神韻,需要運用正運動學算法精確控制25個仿生關節,僅整套動作參數就超30萬個。最驚險的是虎撲瞬間,重心偏移1厘米就可能讓機器人摔個“四腳朝天”。
時間撥回2017年,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芮迎迎在導師指導下,將家鄉亳州的五禽戲文化融入畢業設計。畢業7年后,自己竟然收到了央視的邀請。
“我們導師非常有遠見,在2017年就帶領我們做機器人的畢業設計,正是這份創新思維的種子,我才有今天能被央視邀請的機會。”
節目播出當晚,芮迎迎的手機就被祝賀信息“轟炸”。
現在的她就職于
上海市靜安區衛生信息中心,
主要參與上海市便民就醫標桿項目
——“健康靜安”的醫療信息化建設。
目前,他們在積極探索AI技術在醫療場景的落地應用,例如,作為上海首個“居民健康畫像”智能系統的試點區域,為醫生提供臨床決策支持,同時幫助居民自主健康管理。
“AI的魔力之一在于讓技術‘落地生根’。”芮迎迎表示,只有了解用戶的痛點、需求,才能真正讓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民生,加速落地、持續迭代并創造實際效益。
記者:郁婷藶
圖片:央視網、區衛信中心
編輯:路景斕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