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青少年短視頻健康使用家長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在北京師范大學發布。《指南》旨在回應短視頻時代家庭教育面臨的新挑戰,幫助家長科學引導孩子健康使用短視頻。
《青少年短視頻健康使用家長指南》發布活動現場。本文圖片均為 北師大新聞傳播學院 供圖
《指南》聚焦家長在面對孩子使用短視頻時常見的困惑,如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擔心溝通不當引發親子沖突等,提供了實用的解決方案。例如,家長應與孩子共同制定觀看短視頻的規則,包括明確觀看時長、內容范圍和使用場景,并根據家庭實際情況為“適度使用”設定邊界。
《指南》還強調了良好親子溝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關于家庭如何進行短視頻健康使用教育的核心共識,例如:家長應以身作則、與其充當“監工”不如成為“隊友”,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交流、討論視頻內容,幫助他們建立判斷力。尤其是,與其一味責備孩子沉迷短視頻或未遵守使用規定,家長更應關注孩子背后的情緒和需求。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昕指出,根據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護航模型”,家長應關注孩子在自尊、自我認同和親密關系等方面的心理需求,進而與孩子建立穩定而積極的情感連接。
《青少年短視頻健康使用家長指南》封面
《指南》也指出,家長可借助技術手段輔助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一些短視頻平臺積極推動移動智能終端、應用程序、應用程序分發平臺的三方聯動,已使短視頻平臺的未成年人模式能更便捷地開啟。
北京師范大學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方增泉在活動中指出,短視頻兼具放松身心、獲取信息和表達自我等多重功能,已逐漸成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家長應成為孩子現實與數字生活中的支持者。相比一味管控,理解、支持與陪伴往往更能產生積極影響。幫助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短視頻,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靈活調整引導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