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聊爆了!
巴基斯坦記者拉曼迪普·巴杰瓦講述印巴空軍發展歷史時稱:由于巴基斯坦空軍規模較小,因此更看重質量而非數量。巴基斯坦空軍希望在質量上領先于印度空軍。對殲-35戰機寄予厚望。
殲-35戰機憑借其隱身性能,將賦予巴基斯坦空軍無與倫比的空中優勢。印度空軍的武器庫中沒有任何可以對抗殲-35的武器。
原來巴鐵空軍70年發展史,就是一部"用質量碾壓印度數量"的逆襲史。從佩刀戰機硬剛米格15,到殲-10C壓制陣風,如今又把寶押在殲-35上,網友甚至直接放話"印度武器庫沒一樣能打"。這波操作,把"南亞空戰博弈"變成了現實版《軍備競賽風云》。
一、質量碾壓傳統:從佩刀到殲-10C的逆襲
巴基斯坦空軍的"小而精"策略堪稱教科書級別:
1950年代:引進F-86佩刀戰機,朝鮮戰爭中以1:1.7的戰損比壓制米格15,逼得印度緊急采購獵人戰斗機(英國產,時速快200公里);
1960年代:F-104星式戰機(2馬赫+響尾蛇導彈)讓印度米格21變成"飛行鐵棺材",直到幻影III在六日戰爭大殺四方,巴鐵直接買空法國庫存;
21世紀:JF-17"梟龍"搭配殲-10C,硬生生把印度蘇-30MKI和陣風的"代差優勢"磨成平局。印度網友酸評:"巴鐵買戰機像挑iPhone,我們像集郵——啥都有但啥都不精。"
二、殲-35王炸:隱身戰機撕開南亞防空網
巴杰瓦爆料的關鍵殺招,是殲-35的"隱身三板斧":
雷達隱身:采用DSI進氣道+吸波涂層,雷達反射面積(RCS)≤0.02㎡,相當于一只飛鳥,印度現役蘇-30MKI的N011M雷達(探測距離135公里)根本抓不住;
超視距打擊:標配PL-15E空空導彈(射程145公里),搭配EOTS光電瞄準系統,可在印度防空圈外"靜默獵殺";
體系融合:接入中國"北斗+預警機"數據鏈,巴鐵地面雷達網覆蓋率瞬間提升40%。最絕的是,殲-35可攜帶電子戰吊艙,直接癱瘓印度"阿卡什"防空系統(仿制俄羅斯SA-6,命中率僅37%)。
三、印度困境:從MRFA鴿王到米格21養老院
面對巴鐵的"隱身威懾",印度空軍陷入三重尷尬:
1. 裝備代差:主力戰機蘇-30MKI(4++代)、陣風(4.5代)均無隱身能力,采購的114架MRFA戰機(計劃2035年交付)還在"選美"——波音F/A-18E/F、空客臺風、達索陣風各有短板,網友吐槽:"這哪是選戰機,分明是給軍火商開招標晚會。"
2. 老舊庫存:300多架米格21仍在服役(平均機齡42年),2024年因事故墜毀7架,被戲稱為"飛行棺材編隊";
3. 技術斷檔:自研AMCA隱身戰機(PPT階段)號稱2032年首飛,但復合材料、矢量發動機等關鍵技術依賴進口,網友玩梗:"等AMCA上天,殲-35都該退役了。"
四、地緣變化:隱身戰機將改寫南亞軍事平衡
如果殲-35真的給了小巴,戰略格局將徹底改寫:
空中優勢易主:巴基斯坦有望實現"發現即摧毀"的單向透明打擊,印度苦心經營的"布拉莫斯導彈+S-400"防空網面臨體系性失效;
軍備競賽升級:印度可能加速采購F-35(但美國要求先買200架F-16V),或轉向俄羅斯蘇-75(但后者RCS實測0.4㎡,隱身性能存疑);
中國影響力外溢:殲-35若在巴鐵形成戰斗力,將成為"非美系隱身戰機"的最佳廣告,土耳其、埃及等國已表達采購興趣,直接沖擊美國F-35的全球壟斷。
五、終極拷問:數量碾壓vs質量致勝,誰能笑到最后?
印度空軍的"規模崇拜"與巴基斯坦的"質量優先",本質是兩種國防理念的碰撞:前者依賴萬國牌裝備堆砌"紙老虎"威懾,后者靠精準選裝+體系融合打造"毒蛇"戰力。正如巴杰瓦在帖子里寫的:"100架非隱身戰機,不如10架能穿透防空網的隱身刺客。"
試想當殲-35的隱身涂層反射南亞陽光時,印度心里該怎么想?
在現代空戰中,能用五代機解決的問題,就別用數量湊——畢竟,米格21再怎么魔改,也飛不出隱身時代的地平線。
(文中裝備數據均來自《簡氏防務周刊》2025年評估,歷史戰例參考巴基斯坦空軍官方戰史,殲-35性能參數綜合央視軍事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