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魚餌94
編輯 / Pel
排版 / 伯勞
“這種口碑的起伏,其實也跟《愛死機》一路走來的‘家底’和‘老毛病’有關系。”
千呼萬喚始出來!《愛,死亡和機器人》第四季 (LOVE DEATH + ROBOTS Volume IV) 終于在2025年5月15日如約而至。
這部由蒂姆·米勒 (Tim Miller) 和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監制的成人動畫劇集,自誕生之初就憑借其大膽的想象力、極致的視覺風格和對成人主題的深入探索,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愛死機”狂潮。
如今,第四季攜10部全新的獨立短片強勢回歸,在深入各集之前,我們可以先對這一季的特點做個簡單概括。總的來說,第四季的整體傾向,更多是“故事講一半,創意展拳腳,專心秀肌肉”。
而《愛死機》的定位,依然是全球頂尖動畫公司最高技術實力的“炫技”平臺,一個動畫界的“巴黎時裝周”。四季以來的口碑起伏參差高低,或許根源正是在于這一定位。
01
逐集速覽:各集亮點與初步評析
1.《無法停歇》(Can't Stop)
個人推薦指數:6.5/10
導演: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
制作方:Blur Studio
把你的音響開大,來欣賞一場與眾不同的紅辣椒樂隊演唱會——不過,這次演出是帶“線”的。
簡評:這是一部幾乎沒有太多故事性的三維創意短片。大衛·芬奇親自操刀,將紅辣椒樂隊成員化身為提線木偶,再現了他們2003年在愛爾蘭斯萊恩城堡的傳奇演出。在實際的動畫表演中也屢屢運用角色的提線木偶屬性,創造出令人驚喜的演出效果。不過本片敘事性的缺失,也讓許多人感到困惑乃至“詐騙”。
2.《迷你近距離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Mini Kind)
個人推薦指數:7.5/10
導演:羅伯特·比西 (Robert Bisi) & 安迪·萊昂 (Andy Lyon)
制作方:BUCK
它們為和平而來。但當它們與地球人的第一次接觸出了岔子,這些超級迷你尺寸的外星訪客便準備好復仇了。
簡評:本片采用類似微距攝影的視覺風格(“tilt-shift”移軸攝影),展現了一場迷你版“第三類接觸”。在浩瀚宇宙面前,無論是人類還是外星來客,都顯得如此渺小,他們之間的爭端如此荒誕而滑稽。本集的制作方BUCK工作室也曾在第三季中制作了同樣運用微縮模型和快速剪輯《迷你亡靈之夜》。總而言之,微距鏡頭下那種精致的破壞感,以及微觀尺度下血肉橫飛的廝殺所帶來的強烈視覺張力,是本片最直接的看點。
3.《蜘蛛玫瑰》(Spider Rose)
個人推薦指數:6.5/10
導演:詹妮弗·余·尼爾森 (Jennifer Yuh Nelson)
制作方:Blur Studio
編劇:喬·阿伯克龍比 (Joe Abercrombie),改編自布魯斯·斯特林 (Bruce Sterling) 的短篇故事
在銀河系的邊緣,一位悲傷的女子夢想著復仇。一位可愛的“新訪客”能否在不摧毀她人性的前提下,幫助她摧毀敵人?
簡評:作為第三季《蟲群》的世界觀續作,本片原著同屬科幻作家布魯斯·斯特林的“Shaper/Mechanist”宇宙,講述了一個關于復仇、陪伴與人性救贖的經典科幻故事。其最大的看點在于令人贊嘆的高質量寫實CG與角色細膩的情感“演技”。本集主題似也與《蟲群》探討的宏大命題呼應:本質上存在差異的個體生命,如何才能實現一種深入內在的共生關系?但結局與原著較大的差異,以及和《蟲群》故事稀薄的關聯,也成為了觀眾討論的焦點。
4.《400街區男孩》(400 Boys)
個人推薦指數:6.5/10
導演:羅伯特·瓦里 (Robert Valley)
制作方:Passion Animation (Passion Pictures的分支)
編劇:蒂姆·米勒 (Tim Miller),改編自馬克·萊德勞 (Marc Laidlaw) 的短篇故事
他們是神明?還是巨人?這群幸存者只知道這些“東西”是致命的——他們必須擱置彼此間的地盤之爭,才能阻止它們。
簡評:本片由曾創作第一季《齊馬藍》和第二季《冰》的Passion Animation工作室及其核心導演羅伯特·瓦里操刀。熟悉的背光大影調、極具張力的線條和富有磁性的配音選擇,依然是羅伯特·瓦里的標志性風格。其最大亮點在于將末日廢土、幫派文化、超能力對決與神秘巨型敵人等元素進行了奇妙的組合,帶來了與《冰》中的高速追逐戲比肩的、極具沖擊力和動感的戰斗場面。然而這集也是s4“虎頭蛇尾”癥狀的端倪初現。
5.《另一個巨物》(The Other Large Thing)
個人推薦指數:6/10
導演:帕特里克·奧斯本 (Patrick Osborne)
制作方:AGBO
編劇:約翰·斯卡爾齊 (John Scalzi)
這位毛茸茸的革命家制定了統治世界的計劃。它所需要的只是一個有對生拇指的“走狗”。
簡評:本片由執導了s3《三個機器人:退場策略》的帕特里克·奧斯本以及科幻鬼才約翰·斯卡爾齊(代表作《老人的戰爭》系列、《紅衫》)聯手打造,前半部分以精干的視聽語言巧妙地戲謔了“高傲小貓咪,愚蠢人類”的經典梗。亮點在于小巧精悍的敘事節奏和層層遞進的幽默反轉,精準捕捉了貓咪的“統治欲”,是一則輕松有趣的寓言。但從這集開始,s4的虎頭蛇尾問題漸趨嚴重。
6.《各各他山》(Golgotha)
個人推薦指數:5.5/10
導演:蒂姆·米勒 (Tim Miller)
視覺特效工作室:Luma Pictures
編劇:喬·阿伯克龍比 (Joe Abercrombie),改編自戴夫·哈欽森 (Dave Hutchinson) 的短篇故事
一個神秘的水生外星種族抵達了地球。它們并不想被帶去見我們的領導人。
簡評:“各各他山”——《圣經》中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點。作為系列中罕見的真人與CG結合短片,蒂姆·米勒親自執導的這一集提出了“如果救世主是海豚會怎樣”的奇特設想,并由新西蘭喜劇演員瑞斯·達比 (Rhys Darby)帶來了精干的表演。其最大特色在于真人實拍的大膽嘗試和頗具諷刺意味的腦洞。但同樣,這集的故事也沒講完。
7.《霸王龍的尖叫》(The Screaming of the Tyrannosaur)
個人推薦指數:3.5/10
導演:蒂姆·米勒 (Tim Miller)
制作方:Blur Studio
編劇:蒂姆·米勒 (Tim Miller),改編自斯坦特·利托爾 (Stant Litore) 的短篇故事
在一個軌道競技場中,角斗士們駕馭著恐龍進行致命的競賽——并且還要面對一個可怕的新對手。知名YouTuber Mr.Beast也在本集中客串。
簡評:“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絕對是筆者今年聽過最能把人氣笑的中文念白。本片在視覺上極盡奢華,Blur Studio華麗純熟的CG技術展露無遺。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警惕其浮于表面的、失真的文化描繪。將其與s1的《秘密戰爭》并置,或能啟迪這樣一種思考:文化多元主義的敘事是如何平等地將非西方的一切文化樣態,包裝成“野蠻腐朽、僵化孱弱的體制和‘文明性’,出類拔萃、堪得尊敬的勇猛個人”。
8.《奇克的信仰》(How Zeke Got Religion)
個人推薦指數:8.5/10
導演:迭戈·波拉爾 (Diego Porral)
制作方:Titmouse, Inc.
編劇:J.T.佩蒂 (J. T. Petty),改編自約翰·麥克尼科爾 (John McNichol) 的短篇故事
在一次深入敵境的危險任務中,一架二戰轟炸機的機組人員遭遇了一個邪惡的敵人。
簡評:緊張刺激、干燥粗糲、尖銳冷硬。戰斗,爽!本季中最有愛死機“暴力美學”本色的一部二維短片。本片巧妙利用了轟炸機內部狹窄的空間,創造出一個孤懸高空之上、搖搖欲墜的逼仄密室——機組乘員們煎熬地等待著怪物的屠宰。墮天使的造型最值得稱道——詭異畸形,圣潔與褻瀆并存,動作迅捷非人而怪力驚人。廣角鏡頭帶來的擁擠感和充斥視聽覺的血漿、慘叫更是具現化了步步逼近的死亡威脅。這是s4最接近《重金屬》原始風味的作品。
9.《智能家居,無能主人》(Smart Appliances, Stupid Owners)
個人推薦指數:7/10
導演:帕特里克·奧斯本 (Patrick Osborne)
制作方:Aaron Sims Creative
編劇:約翰·斯卡爾齊 (John Scalzi)
從恒溫器到牙刷再到馬桶,這些超現代的家用電器對它們那些“無可救藥”的主人可有不少話要說。
簡評:如果你看過英國阿德曼動畫工作室出品的《物競天擇(Creature Comforts)》系列——就是那個讓各種動物用真實采訪錄音來“吐槽”生活的定格動畫——那么本片會讓你相見如故。本片主要看點在于黏土定格動畫的可愛畫風和充滿生活氣息的幽默諷刺,讓各種智能家電用“偽紀錄片”的采訪形式,吐槽它們那些不靠譜的“逆天”主人。在歡笑之余,也別忘了本集的警醒:請對你的家電好一點!
10. 《潛行者》(For He Can Creep)
個人推薦指數:7/10
導演:艾米莉·迪恩 (Emily Dean)
制作方:Polygon Pictures Inc.
編劇:塔姆辛·繆爾 (Tamsyn Muir),改編自希奧班·卡羅爾 (Siobhan Carroll) 的短篇故事(靈感來源于詩人克里斯托弗·斯馬特的詩作《因為我會思忖我的貓杰弗里》)
1757年的倫敦。撒旦與一只貓爭奪一位詩人的靈魂,這位詩人的詩句可能會賦予他統治地球的力量。
簡評:由Polygon Pictures(代表作《亞人》《希德尼婭的騎士》)帶來的“英短大戰撒旦”的奇妙故事,著名演員丹·史蒂文斯(Dan Stevens)(《唐頓莊園》的馬修)為撒旦獻聲。本片最大看點在于PP社純熟的三渲二技術:二維手繪風格的特效和撒旦變身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貓咪的動作靈動可愛——本集也是鑄造s4“貓,宗教與外星人”刻板印象的MVP。
02
姍姍來遲?第四季遭遇的困難
從2022年5月第三季的驚艷亮相,到2025年5月第四季的正式回歸,動畫迷們確實等了足足三年。這無疑是《愛,死亡和機器人》系列迄今為止最長的一次制作間隔。
那么,這段時間里,第四季的創作究竟遇到了哪些坎兒呢?
首當其沖的,便是2023年好萊塢發生的那場聲勢浩大的編劇和演員大罷工。這場席卷整個行業的風波,無疑讓不少影視項目的劇本創作、配音等前期工作都慢了下來,第四季的制作周期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從 2023 年 5 月 2 日至 9 月 27 日,美國編劇工會(WGA)——代表 11,500 名編劇——因與電影和電視制片人聯盟(AMPTP)的勞資糾紛而罷工
當然,動畫制作本身,尤其對于《愛死機》這樣追求高質量和風格多樣性的系列來說,其周期本就漫長且復雜。每一部短片都需要經歷概念設計、故事板、動畫制作、后期合成等諸多環節,精雕細琢。更何況《愛死機》系列還涉及到與全球多個不同動畫工作室的協調與合作,這無疑又增加了一層管理的復雜性。正如監制導演詹妮弗·余·尼爾森所言,動畫是一個勞動密集且極具挑戰的過程,每一部作品的誕生都堪稱奇跡。有些短片甚至嘗試了此前未曾有過的風格,摸索的過程本身就充滿了變數。
因此,在罷工潮、疫情的余波以及選集形式固有的復雜性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下,第四季的“姍姍來遲”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不過,更長的等待時間,也往往意味著粉絲們更高的期待。特別是第三季憑借《吉巴羅》等作品的現象級表現,在評論界和觀眾中都拿下了極高的口碑(在爛番茄上仍是100%新鮮度),這無疑給第四季立了個相當高的標桿。長時間的醞釀和打磨,再加上前作的巨大成功,使得第四季從一出生就得面對更挑剔的眼光和更高的期望——它不僅要證明這份等待是值得的,更要努力延續系列在質量上的上升勢頭。
s3的爛番茄新鮮度和爆米花指數可謂雙豐收(https://www.rottentomatoes.com/tv/love_death_robots/s03)
然而,當第四季終于揭開面紗時,觀眾的反應卻復雜得多,遠非一片叫好那么簡單。
SCREENRANT上關于s4口碑分化的報道(https://screenrant.com/love-death-robots-season-4-critics-audience-rotten-tomatoes-scores/)
03
風骨依舊?第四季的傳承與爭議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四季的推出,無疑再次點燃了全球動畫迷的熱情。官方預告其將致力于展示“前沿動畫、恐怖、科幻和幽默”,并帶來“令人驚喜的、奇幻的混亂”。從實際播出的內容來看,第四季確實延續了系列一貫的選集形式、多變的風格、類型融合以及成人化的主題探討。對“先鋒動畫”的持續強調,也體現了其在視覺創新上不斷探索的追求。
同時,本季在敘事上也展現出一些新趨勢,例如對過往人氣篇章如《蟲群》宇宙的間接拓展(《蜘蛛玫瑰》),《愛死機》正嘗試在自身的選集框架內,構建“愛死機”宇宙間的微妙聯系或擴展部分人氣正好的單集宇宙。
然而,伴隨期待而來的,是第四季在口碑上遭遇的爭議。
放眼望去,國內外的差評主要集中在這么幾點:首先,有些短片故事沒講好,太追求概念化和視覺刺激,最后“故弄玄虛”。就像大衛·芬奇親自操刀的開篇《無法停歇》,相信不少觀眾剛看完這集的時候和我一樣滿頭問號:畫面確實厲害,但你完全沒講故事啊!
其次,一些短片的點子只是簡單重復以前玩過的主題,少了像前幾季那樣讓人眼前一亮的震撼,讓人對老美利堅萎縮的科幻想象力倍感無語。
最后,是本季最顯著、也是最讓人惱火的問題:有好幾集的故事根本沒講完啊!
s4的爛番茄新鮮度雖然100%,但爆米花指數已經跌到了42%……(https://www.rottentomatoes.com/tv/love_death_robots/s04)
一套絲滑連招下來,s4目前也就成了近些年續集拉胯的典型,喜提全四季唯一指定排名地下室的榮譽。不得不說,如今被調侃“貓,宗教和外星人”,乃至如果以后被噴“掛羊頭賣狗肉”,完全是這種腰斬式的敘事策略的咎由自取。
中外網友意見出奇一致(reddit 愛死機s4討論帖:https://www.reddit.com/r/LoveDeathAndRobots/comments/1kn238y/love_death_robots_season_4_discussion_thread/)
不過,這種口碑的起伏,其實也跟《愛死機》一路走來的“家底”和“老毛病”有關系。
回顧第一季的橫空出世,《愛死機》一開始就奠定了系列“視覺奇觀”和“成人主題”的基調。然而,這種追求“前衛”的勁頭,常常導致內容上更看重沖擊力(比如血腥、裸露),而不是把故事講得細致入微,這就在藝術野心和略顯稚嫩的自由放縱之間形成了張力。西方評論界雖然夸它有創意、風格多,但也批評它太愛用血腥刺激的猛料,有些短片還被說“過度男性化”、“半生不熟”,以及對女性角色“不當描繪”。這說明,在想做得“成人化”、“前衛”的時候,有些片子確實跑偏了,甚至被認為是胡鬧和倒退的。
因此,第一季的遺產是復雜的:它的視覺效果、故事題材和選集模式確實開創了先河,但在一些片子的主題成熟度和表達方式上,確實還差點火候。
另一方面,《愛死機》系列一個不能不提的貢獻,就是它實打實地推廣了當代科幻文學,而這反而給它自己戴上了鐐銬。
它把那些復雜又小眾的短篇故事,用動畫這種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全世界更多的人接觸到這些作家和他們的想法。這些故事往往探討的是復雜的哲學和社會學、未來學問題。短篇小說,尤其是在類型文學里,讀者圈子有時候比主流電視劇要窄得多。《愛死機》的短片靠著高水準的制作和Netflix的全球影響力,把這些故事帶給了千百萬壓根兒沒看過原著的觀眾。每條短片也會標明原作者,這也促使了有些觀眾在看過短片之后,去尋找作者的原著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這種對文學性的倚重,塑造了觀眾對系列深度和思想性的期待。
那么,具體到第四季在國內外動畫愛好者中遇到的口碑爭議,其深層原因,竊以為主要有二:
其一,是《愛死機》的定位轉型和制作思路轉向造成的預期錯位。
就如我們在導言中提到的,主創團隊好像越來越想把《愛死機》打造成一個純粹展示全球頂尖動畫公司技術實力的“炫技”平臺,一個動畫界的“巴黎時裝周”。這么一來,故事性、敘事深度和主題的巧妙構思,在一定程度上就得給視聽技術讓位,或者說,短片好不好看,更多的是靠“秀肌肉”式的感官刺激。
但是,從第一季驚艷亮相到現在,很多觀眾對《愛死機》的期待可不光是看個熱鬧、圖個刺激,大家還盼著能看到精巧的故事、深刻的立意和獨特的世界觀。當講故事給炫技讓了路,而這種轉變又沒能靠足夠多真正有文本深度的作品來撐場面、讓大家服氣,那觀眾的心理落差自然就大了。
其二,是對《愛死機》核心創作概念的理解偏差,這或許與系列在宣傳和觀眾認知積累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有關。
“愛死機”(Love, Death & Robots)這個標題本身就具有多重解讀空間,其靈感直接來源于1981年的cult動畫電影《重金屬》(Heavy Metal) 。而《重金屬》雜志及電影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奇幻、恐怖、情色及黑色幽默元素,并非局限于純粹的科學幻想。蒂姆·米勒曾概括“愛”代表情色,“死亡”代表《重金屬》中的“怪物”元素(更多指向廣義的奇幻、恐怖意象),而“機器人”則代表科幻。
因此,系列從誕生之初就并非一個純粹的“科幻劇集”,奇幻與恐怖一直是其基因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過往的傳播和觀眾印象中,“機器人”所代表的科幻元素往往被放大和固化,導致當第四季出現較多非傳統科幻元素,如《潛行者》的貓咪大戰惡魔、《奇克的信仰》的墮天使降臨時,便容易引發“愛死機變神棍了”、“不夠科幻”的吐槽,這實際上源于對系列創作根源和包容性理解的偏差。
《重金屬》(1981)海報
雖然但是,從筆者個人的角度出發,筆者其實更希望能看到更多像第一季的《桑尼的優勢》或本季《奇克的信仰》那樣,帶來純粹的“戰斗,爽!”體驗的影片。畢竟,《愛死機》這個系列,最初便脫胎于81版《重金屬》的重啟項目。它所要繼承的,正是“重金屬”文化所推崇的那種硬核美學。正如其標題所揭示的——“愛”(情色)、“死亡”(怪物、暴力與終結),以及“機器人”(科幻、機械與未來)。
當年s1的Sonnie's Edge實在是驚為天人
在筆者看來,《愛死機》對于歐美成人動畫領域的一個突出意義在于,它用一種非常高規格、嚴肅認真的制作態度,來對待成人向的幻想題材動畫。
因此,它的核心看點,或許更應該是徹底解放那些因分級制度或審查限制而無法充分展現其感官潛力的題材,將大眾熟悉的內容用一種小眾的、極致的方式呈現出來,追求那種酣暢淋漓的體驗。它讓我們有機會一窺,那些如今在流行文化中或許已顯得有些“爛大街”、被主流收編為通俗娛樂元素的“重金屬”式硬核審美,在其被廣泛接納和“馴化”之前,那種真正狂野不羈的本色。
參考文獻:
Love, Death & Robots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ve,Death%26_Robots
List of Love, Death & Robots episodes – Wikipedia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Love,Death%26_Robots_episodes#Volume_IV_(2025
Love Death And Robots Season 4: Release Date & Details - Yelzkizi: https://yelzkizi.org/love-death-and-robots-season-4/
New Love, Death + Robots Season 4 Trailer Reveals Full Voice Cast Including Star Wars and Marvel Stars - Game Rant: https://gamerant.com/love-death-robots-season-4-trailer-voice-cast-star-wars-marvel/
Love, Death & Robots | Netflix Official Site: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174608
Love, Death and Robots New Season: Release Date, Episode List, Studios, and Everything We Know So Far:https://yelzkizi.org/love-death-and-robots-new-season/
— 點擊圖片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近年最出圈本土漫畫,《小狐貍化形記》上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