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慶祝大獲全勝的印度,突然開始令人不解操作,為現役“陣風”更換國產導彈,重新考慮購買26架“陣風”M艦載機。既然獲得全面勝利,同時也否認“陣風”被擊落,那么應該高興繼續增購才對,現在這做法明顯看不起達索“陣風”。
近日,印度空軍計劃為現役“陣風”換裝國產“阿斯特拉”空空導彈,以增強作戰能力并推動國防自主。理由很簡單,對配套的“米卡”中距空空導彈不滿,認為這款導彈性能不能滿足現代作戰需要。“米卡”雖然是標配,也是歐洲最主力空戰導彈之一,但它最大射程只有80公里,遠程打擊能力嚴重不足。
雖然“陣風”還可以掛載“流星”中距空空導彈,最大射程達到150公里,可以滿足實際作戰需要。但問題是法制武器價格太貴,僅“陣風”單價就高達2.4億美元,所以印度再土豪也不想亂花錢,因此沒有大批量采購計劃。有對比才有傷害,顯然是在印巴空戰中吃了大虧,所以才會在戰后有這種想法。
印度準備用來替換的“阿斯特拉”空空導彈,跟其他“國產自研”裝備一樣,研制時間很長將近30年。雖然已經進入現役裝備,但性能并沒有想象中強,目前裝備的是MK1型,最大射程80公里。還在研制中的Mk2型,最大射程130到160公里;至于最先進的Mk3型,最大射程達到恐怖的340公里,采用雙脈沖火箭發動機設計,只不過還是圖紙導彈什么時候裝備是個未知數。
所以用國產“阿斯特拉”MK1型,理論上和“米卡”中距彈沒太大區別,最大的優勢是“國產自研”,雖然大量采用俄羅斯和以色列技術。不過以印度的人工成本,相比“米卡”中距彈應該便宜不少,但和PL-15E中距空空導彈相比,性能上的差距不是一丁半點。本輪印巴空戰,PL-15E曾在181公里外擊落印度“陣風”,“阿斯特拉”區區80公里射程完全不夠看。
經過一輪沖突,印度意識到“陣風”并沒有想象中強,目前已經有外媒報道,印度正在重新考慮購買26架“陣風”M艦載機。對印度來說其實處境很尷尬,4月份剛批準購買26架法制“陣風”M艦載機,其中22架單座型、4架雙座型,用于部署“維克蘭特”號航母。由于“維克蘭特”號只裝備了米格-29K,這款俄制老飛機性能太弱,印度根本不想要但國產LCA“光輝”又不中用,所以才通過招標方式淘汰F/A-18選擇“陣風”M型。
沒想到空軍型第一次實戰出手,就被巴基斯坦空軍擊落3架,表現太差勁令印度不得不反思,法制“陣風”是不是有點吹過頭了。趁現在飛機還沒造,估計也就付個定金還有機會反悔,所以冷靜一下重新考慮就不意外了。不過目前可選機型太少,要么回去找美國買F/A-18,要么爭氣點把F-35給搞回來,對印度來說臨時更換怎么選都頭疼。至于印度是不是真的勝了,其實大家都不用再猜測,僅憑他們要更換導彈就知道輸的有多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