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不知不覺當中,就已經來到了小滿節氣。從歐陽修筆下的小滿,我們既可以感受到夏初的生機,也能看到人們對豐收的期待。
小滿節氣,這個名字很有哲理,——“物致于此小得盈滿”,它不僅指麥穗灌漿漸滿,江河漸漲,濕熱交織,萬物在濕潤與溫熱中蓄力生長。同時也是在告訴我們,做人也要知足常樂,萬不可過于追求完美,從而庸人自擾。
到了小滿節氣,我們其實也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濕熱越來越嚴重,到了這個節氣,氣溫顯著升高,雨水頻繁,在這種濕熱環境下,很容易導致人體濕邪內積,引發疲倦、腹脹、濕疹等問題。傳統醫學認為,脾主運化而惡濕,濕熱困脾則氣血不暢,陽氣不升,故需“排寒濕、補陽氣”,以調和陰陽,固本培元。
今日小滿,無論有錢沒錢,建議多吃5果,排寒濕補陽氣,安康一夏,這5果分別指的是什么呢?
第一果:荔枝——溫補脾陽,驅散寒濕
“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荔枝性溫,歸脾、肝經,能補脾養血、生津止渴。其甘溫之性可驅體內寒濕,尤其適合虛寒體質者,但陰虛火旺者需適量。
而且這個時候,也是荔枝大量上市的時候,它價格也比較的實惠,買回來可以直接當水果吃,也可以拿它來煮湯,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果:櫻桃——健脾養血,調和肝氣
櫻桃含鐵量居水果之首,性微溫,可健脾和胃、滋補肝腎。其酸甜口感能開胃生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濕熱導致的食欲不振。
此外,櫻桃當中還富含大量的維生素C以及花青素,這個時候,正是其大量上市的一個時間段,不妨多吃一些。
第三果:楊梅——消食化積,祛濕排毒
楊梅富含有機酸與纖維素,能刺激腸胃蠕動,加速濕氣代謝。其酸味生津,可解暑熱,但胃酸過多者需控制食用量。
進入小滿節氣,很多的水果都已經成熟了,而楊梅自然也首當其沖,這個時候,遇到的話,也可以選擇多吃一些。
第四果:枇杷——潤肺止咳,清熱化痰
“小滿枇杷半坡黃”,枇杷性涼,含苦杏仁苷,可潤肺化痰、清解內熱。適合濕熱體質者緩解咽喉不適,平衡體內燥濕。
而且平時吃點枇杷,還能很好的緩解咳嗽等問題,不過要注意的是,一次性不要吃的太多,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5. 青梅——酸斂生津,調節平衡
青梅雖鮮果酸澀,但加工后(如青梅煮酒)能生津止渴、調節酸堿平衡。其酸性有助于收斂汗液,減少夏季津液耗散,間接護陽。
所以遇到青梅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來上一點,或者是直接來點青梅酒,也都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注意事項:小滿食果,需遵循“溫補不燥、祛濕不傷脾”的原則。例如,荔枝性溫,可搭配綠茶解燥;楊梅酸斂,可佐以蜂蜜護胃。同時需避免過量食用生冷瓜果,以免加重濕寒。
小滿,是夏日的序章,亦是養生的關鍵。順應“濕熱當令”的天時,用自然之果調陰陽、祛濕寒,可以為盛夏到來打下健康根基。《黃帝內經》就有記載:“春夏養陽”,此時護陽祛濕,正當時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