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溫和夏意濃,初荷出水綠無窮?!?/p>
5月21日迎來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
此時“麥穗初齊,桑葉正肥”,夏意漸濃,濕熱交替。
對中老年朋友而言,小滿是調養身心的黃金期,更是預防“苦夏”的關鍵節點。
飲食養生:清熱利濕,健脾養心
小滿時節,濕熱并重,人體容易受濕邪侵襲,導致脾胃功能受影響,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脾胃不適癥狀,還可能伴有精神萎靡、嗜睡等情況。因此,飲食上應以清熱利濕,健脾養心為主。
1、天熱吃“苦”,勝似進補。
苦菜、苦瓜、萵筍等“苦味菜”有著“入心經而降心火,去心火而神自安”的作用,小滿時節適量吃可以瀉火解暑,健脾開胃。
2、清熱利濕,助脾運化
小滿是“濕”的開始,中醫謂之“暑濕伏邪”,當濕邪侵入體內,等到暑熱正盛時,暑、濕內外呼應,容易引發風濕、腳氣、水腫等病癥。
因此飲食調理應以清熱利濕,助脾運化為主,可吃冬瓜、薏苡仁、白扁豆、赤小豆等食物以清熱利濕,懷山藥、芡實、茯苓、蓮子等食材以助脾運化。
3、應季果蔬,補充水分
小滿時節開始,天氣變得炎熱,此時人體水分加速流失,因此需要多補充。民間常說“小滿見三鮮”,三鮮指“黃瓜、蒜薹、櫻桃”,適量食用不僅能補充人體的水分,還可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起居作息:順應天時,養陽避暑
小滿節氣,自然界陽氣旺盛,陰氣相對較弱。中老年人應順應天時變化,調整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以增強抵抗力。
1、夜臥早起,午間小憩
小滿后晝長夜短,自然界陽氣充盛,人們的起居也應順應自然規律,晚睡早起,睡好子午覺。晚睡不超過23點,早起順應陽氣升發;午間小睡15-30分鐘,有助于養陽氣,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調養。
2、防暑避濕,適度保暖
小滿后晝夜溫差較大,白天天氣越來越炎熱,容易發生中暑,因此最好減少戶外活動,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夜晚溫度降低,中老年人要注意腹部、腳部和關節的保暖,避免著涼受風。
日常居家開空調,應避免直吹,尤其護住肩頸、腹部。
3、靜心養神,平和情緒
中醫認為,夏屬火,通心,陽氣旺盛,容易心火過旺,導致煩躁、失眠、口干舌燥,因此,夏季養生需注重清心火、安神志、補心氣。中老年人可多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如繪畫、書法、下棋、種花等,充實生活,陶冶情操,使精神得到愉悅和放松。
穴位艾灸:開竅醒腦,清心安神
小滿時節,濕熱交蒸,苦夏之癥隨之而來,如食欲不振,腹脹等,還會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乏力。此時艾灸能夠通過溫熱刺激,激發人體經絡氣血,助人體適應節氣,推動推痰濕排出體外。
小滿后用灸養生,可取中脘、脾俞、足三里、中沖穴、勞宮穴、豐隆穴等穴位。中脘穴理氣和胃、化濕降逆,緩解腹脹;脾俞穴健脾和胃、祛濕益氣;足三里健脾胃、補中氣、祛濕邪;中沖穴開竅醒神,勞宮穴清心安神,豐隆穴祛濕護肺。
每穴灸10~15分鐘,以皮膚微紅、局部溫熱舒適為宜,避免燙傷,晚上10點后不宜灸。
小滿養生五不“滿”
1、運動時身體微微汗出即可,切莫大汗淋漓。
2、飲食注意脾胃“七分飽”,避免暴飲暴食導致積食。
3、減少食用溫熱性食物,如鴿肉、鹿肉、鱔魚、榴蓮和荔枝,以避免上火。
4、乘涼時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空調直吹,防止風寒濕邪入侵。
5、不過多食用冷飲、冰淇淋、冰鎮水果等生冷食物,避免脾胃受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