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國兩會勝利閉幕的東風下,臺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積極響應,深入抓好會議精神學習貫徹,以“智慧賦能、安全筑基、開放聚力、為民暖心”為行動綱領,將“統籌安全與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科技創新賦能”等兩會精神核心要義融入國門一線實踐,為服務高水平開放、保障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科技賦能,為口岸通關按下“快捷鍵”
2025年的全國兩會,科技創新一度成為了關鍵熱詞。為此,臺山邊檢站緊緊抓住這一時代機遇,以“三新建設”為引領,大力推進智慧邊檢建設。
一方面,該站通過匯總轄區不同港區、不同類型出入境船舶數據,搭建數據模型,成功轉型“智慧警務”,有效提升了勤務研判部署的精準度。另一方面,通過建立“指揮中心+綜合執勤隊”的聯合分析研判機制,引入智能分析系統、“智慧船訊網”等大數據平臺,實現了對口岸通關流量的實時預警響應。
除此以外,該站還進一步細化“24小時隨報隨檢”“指尖申辦”等數字化服務流程,并探索簡化“一次辦妥”機制、試行“常船舶”管理等,實現了船舶通關時間壓縮至20分鐘內,通關效率顯著提升。
協同發力,為口岸安全編制“防護網”
國家安全是發展的重要基石,全國兩會客觀分析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強調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在發展中逐步化解風險,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的良性互動。
近年來,臺山邊檢站堅持將維護國門口岸安全視為首要職責,全面升級安全管控措施,有效扛起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擔當。例如,該站通過建成和應用智能邊海防系統,推動港區升級電子圍欄、高清探頭,部署無人機開展船舶外弦巡查,探索應用外輪智能梯口監管設備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強化了立體化防控能力,驗放、查緝效果大幅提升。
同時,該站還積極探索“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模式,主動聯合海關、海事、公安出入境等部門,積極構建“網格管理+聯防聯控”安全體系,并不斷完善“獨立作戰單元”執勤模式,通過對不同船舶實施分組分類管理,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口岸異常動態實時感知,有效織密了口岸安全“防控網”。
優化舉措,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報告透出濃濃的民生暖意。一個個莊嚴承諾,充分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項項民生部署,傳遞出以更大力度增進民生福祉的鮮明信號。為此,臺山邊檢站積極響應,立足移民管理工作實際和職能任務,不斷優化服務舉措,出入境船員的幸福感、獲得感有效提升。
為響應臺山填海工程業務增長需求,臺山邊檢站通過深入分析臺山沿海水文規律,建立“能源船舶優先驗放”機制,實行“潮汐勤務”,設立“邊檢+海關”聯合快檢通道等一系列措施,使船舶周轉效率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除此以外,該站還精準對接廣東富華重工等駐地龍頭企業需求,針對掛車車軸等核心產品出口時效要求,推出了“專屬定制”勤務模式,支持企業建立內外貿轉換場地,保障“一帶一路”貨物高效通關,年出口產值超20億元,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而在其所轄的上川島沙堤漁港執勤點,該站為提升港澳流動漁民捕撈生鮮的存活率,專門實施生鮮出口“優鮮通關”策略,并為“雙重戶籍”港澳流動漁民推出“三語服務隊”政策宣講,獲得了港澳流動漁民團體寄來的感謝信。
凝心聚力共奮進,奮楫揚帆開新局。據了解,臺山邊檢站2024年累計高效保障250余萬噸進口煤炭、4000余個貨物出口標箱、500余萬噸物料安全通關,并多次為傷病船員、故障船舶開啟“快速通道”。該站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統籌抓好安全和發展兩個大局,繼續研究制定配套邊檢服務保障措施,強化口岸治理效能,助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開放高地。(劉南濤 杜長燕)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