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良心炮”實際上是解放軍自己發明的炸藥拋射桶,它還有一個專業的名字“飛雷炮”,而“沒良心”只是它的外號,為什么給飛雷炮取這么一個外號呢?簡而言之,飛雷炮并不是一種正規炮彈,而是一種制作簡單,成本低,威力很大的炸藥包。當然了它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它的射程很短,準確度比較低,很容易誤傷自己人。在當時的解放戰爭和后來的抗美援朝戰爭中,飛雷炮對于我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時的軍隊武器可以說是嚴重缺失。
飛雷炮的發明者是東北軍的工兵連長聶佩璋,雖說是聶佩璋發明的,但是這種炮彈在很早之前英軍就使用過,英軍稱其為“李斯文炮”,顧名思義是英軍工兵上尉李斯文的名字命名的。聶佩璋原先是張學良手下的工兵連連長,精通爆破,后來加入了八路軍。
一九四七年,同國民黨軍隊作戰的時候,我軍缺少重要武器,在面對敵人碉堡的時候只能采用人工爆破的方式,所以我軍的傷亡普遍比較高。后來,為了降低我軍的傷亡率,聶佩璋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來根據李斯文炮改進適合我軍使用的炮彈。
飛雷炮是將一個大口徑滑膛鋼管的底部封死,而后依次裝入發射藥、密封裝置、炮彈,再根據需要攻擊的目標設定好拋射桶的發射仰角,按照仰角固定好后點燃發射藥拋射炮彈,飛雷炮的出現,在戰爭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解決了我軍的燃眉之急。一開始在發射飛雷炮的時候還必須要做出一種底坡長一點二米、底寬零點八米、口寬一米的梯形土坑。
但是,聶佩璋在后來的爆破試驗中發現,土坑都是一次性的,發射一次飛雷炮就要挖坑倆個小時,發射之后土坑就沒了,這對于作戰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聶佩璋很快對于飛雷炮進行了改進,他改造了汽油桶,在汽油桶的外圍扎鐵箍,然后把厚棗木放進汽油桶底部,再在棗木上挖一個火藥室,鉆孔引線,這樣就變成了一個汽油拋射筒。經過多次試驗測量,利用汽油拋射筒可以將二十多斤的炸藥包,拋射大概100米到200米的距離,威力非常大,飛雷炮所炸之處的十米范圍內,建筑物必將夷為平地,二十米范圍內敵人不被炸死也是被炸殘疾。
飛雷炮首次使用是在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七日,解放軍在攻擊河南三門峽地區的時候,將一發飛雷炮投擲出去,敵人的碉堡瞬間就成為了廢墟。對面的國民黨非常疑惑,按照他們對于解放軍的了解來說,解放軍是不可能擁有爆破力如此大的武器。
隨后在淮海戰役中,飛雷炮再一次讓敵軍刮目相看,國民黨在宿州的雙堆集,將幾百輛汽車圍起來,用沙土填滿,還在汽車的外圍修建了很多的碉堡,形成了非常堅固的防御體系。國民黨非常自信,他們認為任憑解放軍再厲害的武器也不可能摧毀這么堅固的碉堡。
正式開戰,解放軍發起進攻,對面的國民黨發現解放軍拿著一種他們從來沒見過的武器向碉堡進攻,這種他們從來沒見過的武器又大又圓,這讓國民黨士兵不禁有些哆嗦。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飛雷炮已然炸過來了,只十幾分鐘的功夫,國民黨精心制作的碉堡被夷為平地,國民黨士兵也被炸死了不少,這讓這邊的國民黨將領等人目瞪口呆,也知道了共產黨有一個無所不能的武器。在當時共產黨發射了一百八十門飛雷炮,大概有一萬公斤的炸藥,它的殺傷力可想而知。
經過此次的淮海戰役之后,飛雷炮的名聲逐漸變大,甚至已經走上了國際舞臺。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一日,在朝鮮戰爭的第五次戰爭中,高強度和長時間的戰線拉鋸,讓志愿軍非常疲憊,而此時敵人正在瘋狂轟炸,而且使用的武器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眼看著防線要崩潰的時候,志愿軍的將領想到了我們解放軍自制的“沒良心炮”,所以飛雷炮又一次在戰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當時英軍有名震天下的喀秋莎,但是志愿軍也有屬于自己的大火力的飛雷炮。
志愿軍就地開始制作飛雷炮,在極短的時間內,士兵們迅速完成了從制造飛雷炮和發射的全過程。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的作戰中,英軍被打得節節敗退,讓英軍一度以為志愿軍有著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被飛雷炮炸倒的英軍士兵身上看不到傷口,但是五臟六腑都已經被震碎,七竅流血而死亡,英軍瞬時目瞪口呆、不知所措,還沒等英軍反應過來的時候,志愿軍直接乘勝追擊,擺脫了英軍的追擊,全身而退。
結束這場戰役之后,英軍將領表示從來沒見過這種武器,世界上真的有這種武器嗎?從始至終英軍都沒有搞清楚這到底是什么武器,而且志愿軍還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制作到發射的全過程,實在是不可思議。
飛雷炮雖然威力和殺傷力巨大,但它也只是戰場上的應急武器,因為它的缺點也是致命的,射程短,危險性大,很容易誤傷自己人。飛雷炮并不是傳統的機械化的生產模式,而是工兵依靠手工一個一個生產出來的,所以每一個飛雷炮的大小、形狀都是不同的,在向敵人投射的時候也是射程不一樣,精準度也很低,有時候能打出一百米,有時候甚至五十米都打不到,非常容易誤傷自己。另外,飛雷炮炮筒是汽油桶,有很多質量參差不齊的甚至是質量不過關的炸藥包放進去之后,很可能還沒投射出去,先將汽油桶給炸壞了。
在準備飛雷炮的過程還是比較繁瑣的,要先將它的后半部分埋在土里面,再然后根據目標和目標方位和想要達到的炸毀效果等設置飛雷炮的發射角度,將汽油桶固定好,再確定好導火索的長度和發射藥的裝藥量,完成之后,再依次裝入發射藥、隔離板、炸藥包。從炸藥包的制作到裝載、發射的過程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標準,需要每一個工兵自己摸索完成,所以每一個飛雷炮的炸毀效果都不一樣,可能炸藥包裝少了,發射距離不遠,而裝多了,發射距離又過遠,它的精準度可以說是很離譜,全憑工兵自己的摸索和感覺。
飛雷炮一般都是在軍隊作戰到最后,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使用的,如果我們能有火力非常強勁的武器或者是迫擊炮,也不會選擇像飛雷炮這樣讓人又愛又恨的武器。
飛雷炮的發明人聶佩璋也說,飛雷炮的威力確實非常大,但是弊端太多了,也無法適應戰場上復雜的情況,難堪大用。在一次實戰中,使用飛雷炮的副班長王文禮等七人不幸被飛雷炮炸膛而亡,像這樣不幸炸傷甚至炸死自己人的情況還有很多,所以飛雷炮一直在軍隊中都是毀譽參半,讓人又愛又恨。
“沒良心”的飛雷炮雖然缺點非常多,但是在當時我軍極度缺乏重要武器的情況之下,它仍然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數次在我軍作戰即將要失敗的時候,飛雷炮力挽狂瀾,最終幫助我軍打贏了戰爭。我們不能因為飛雷炮有很多的缺點,而否定它對于我軍作戰時的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樣也不能因為它曾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忽視了它致命的缺陷。
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后,“沒良心”的飛雷炮也從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在當時,我軍為了能打贏戰爭,所有將士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飛雷炮是我軍智慧的結晶,它幫助了我軍打了無數場勝仗,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直到今天,人們也不會忘記曾經解放軍志愿軍的重要武器“沒良心”的飛雷炮,它將一直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