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蘇聯方面曾經安排一批專家來中國幫助國內發展工業技術,在外交上也切實的幫助過中國。但國家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這一點即便是這對看上去意識形態上一致的“摯愛親朋”也不例外。
而隨著蘇聯在諸多方面的得寸進尺,中蘇之間的關系也從親密期迅速走向對抗。及至1969年,兩國關系可以說來到了至暗時刻,一如珍寶島自衛反擊戰、鐵列克提事件等相繼發生。
其中不同于鐵列克提事件中的中方損失慘重,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可以說是打出了中方的凝聚力、向心力,激發了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而在戰爭中,指揮此戰的中方指揮官是肖全夫將軍。他在前線隨機應變,甚至拒絕執行上級陳錫聯上將的命令,和上級發生了爭吵。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講述肖全夫將軍指揮珍寶島戰役的事情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的戰爭革命經歷。了解這些情況后,就會明白為什么他會接下這項艱難的作戰任務,為什么周總理對他非常有信心。
肖全夫的老家是安徽省金寨縣,因為該縣城出了很多開國名將,所以人稱“紅軍之鄉”。
肖全夫出身貧農家庭,小時候吃盡了苦頭。后來他聽說紅軍來到了他的家鄉,于是決定加入紅軍隊伍,走上了革命道路。因為他作戰非常勇敢,同時也打的非常聰明,逐漸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認可,提拔他到紅四方面軍總部手槍隊擔任排長,當時他只有16歲,卻很好的完成了保衛工作。
上級領導見肖全夫不僅年輕,而且非常有責任心,善于學習,于是把他調到電臺班,具體負責紅四方面軍的電臺情報工作。沒想到他在情報工作方面也做的非常好,真的是放到哪里都能發光發熱。領導認為他是一個值得培養的人才,長征結束后,組織上開始大力培養他。
全面抗戰打響后,他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深造,經過8個月的刻苦努力,肖全夫被推選為模范學員留校工作,這為他后來成為高級指揮干部奠定了基礎。
隨著抗戰局勢的不斷惡化,他開始帶領學員趕赴前線,在冀西地區開展反“掃蕩”斗爭,把戰斗與教學相結合,抗大總校評選他為模范干部。
到了1943年冬,肖全夫離開了抗大,到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擔任職務,多次率領八路軍突襲日軍,積累了游擊戰經驗。
抗戰勝利后,他從冀東軍區第十三旅旅長起步,軍職不斷提升,最后擔任了第四野戰軍第四十六軍一三七師師長。
這離不開他在解放戰爭時期立下的很多戰功,正是這一段經歷,讓他真正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前線指揮員。
新中國成立后,他繼續在部隊擔任重要職務,1950年升為第46軍第一副軍長。
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后,組織上沒有安排他盡早入朝作戰,但他在思想上時刻準備著。直到1952年4月,肖全夫才以第46軍軍長的身份,帶兵入朝參戰。當時抗美援朝戰爭已經接近尾聲,雙方一邊打一邊談。當時他的部隊駐守在38線附近,任務就是堅決擊退來犯之地,為談判爭取更多主動權。
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時不時進攻志愿軍陣地,試圖在談判桌上向中朝施壓,所以當敵人聽說肖全夫的部隊剛到陣地上,還不熟悉情況的時候,第一時間就發動了攻勢,想給他一個下馬威。不料他早有準備,利用坑道工事猛烈反擊,40分鐘內打死了20多名敵軍,敵軍見第46軍戰力不俗,只好主動撤退。自此之后,他一邊打,一邊積累經驗。在上級要求開展冷槍冷炮運動后,他結合陣地情況,果斷和敵人打游擊搞突襲,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他還主動發起了進攻,擊敗了號稱“美軍第一精銳”的陸戰一師,一戰殲敵1660人,為抗美援朝的最終勝利立下了大功。
抗美援朝結束后,他擔任了沈陽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隨著中蘇關系惡化,他開始緊盯東北的局勢。
當周總理得知他負責珍寶島前線指揮的時候,哈哈大笑,連連稱贊他,說這下可以放心了。畢竟肖全夫的指揮能力,大家都心知肚明。
1969年,珍寶島戰役打響前夕,他親赴前線,在距離珍寶島不足10公里的五林洞內設置了指揮所。
凌晨,他帶著偵查員冒著生命危險摸到距離蘇軍哨所只有500米的高地上偵查,突然發現3輛蘇軍坦克正從烏蘇里江江面開向中方的江汊子。
面對這一情況,肖全夫將情況上報給陳錫聯上將,陳錫聯要求果斷開火,不讓蘇軍坦克踏足中國領土。
但肖全夫卻堅決表示:“不能打!”這下惹怒了陳錫聯,陳錫聯大罵:“你連我的命令都不聽了嗎?情況一定要搞準,不然會犯右傾錯誤的?!边@顯然是提醒肖全夫不要犯錯誤,要聽命令。但他堅持不能打,并且給出了他的理由,那就是這三輛坦克是為了試探解放軍的火力,一旦開火,反而吃虧。
時間來到3月14日,蘇軍又調動了新的部隊,試圖偷襲解放軍,這下徹底證實了肖全夫的預判,敵人那三輛坦克完全就是來試探的,當初沒有開火是完全正確的決定。于是他將計就計,下令于洪東帶兵繼續潛伏,同時孫玉國帶領巡邏隊從南側登島做好戰斗準備。蘇軍見到我軍行動起來后,下令全軍進攻,我軍潛伏在島上的部隊看準時機,突然開火,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不僅擊潰了敵人,而且還擊斃了敵軍指揮官列昂諾夫上校。
勝利消息傳到北京后,周總理高興地說:“這個肖全夫打得真不錯。”
1980年1月,肖全夫升為烏魯木齊軍區司令員,在此后的六年中,他扎根大西北,為西北邊疆的國防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1985年底,肖全夫退居二線。
2005年,他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9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