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中,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地雷戰稱得上是全民皆兵的運動,涌現出李勇、李混子、姬紀海等一大批民兵爆炸英雄,其中李混子以炸火車聞名全國。李混子和他的爆炸小組以自制地雷為武器,在平漢線上炸出一條“死亡走廊”,書寫了一部“土發明戰勝洋槍炮”的民兵智慧傳奇。
冀中大地上的爆破英雄
李混子,1924年4月生于河北省新樂縣李家莊(今新樂市北李家莊)。李混子家境貧寒,盡管父親農忙下地,農閑干木匠活,全家人還是吃了上頓愁下頓。混子出生一年還沒有取名字,后來他父親嘆氣道:“窮混吧!”從此,李混子就成了他的大名。
李混子中等身材,黑黑的臉,頭上總是蒙著一塊粗布,不愛說話。他沒讀過書,但天資聰穎,從小就愛琢磨。李混子13歲參加抗日兒童團,不久擔任村青年抗日先鋒隊指導員,1939年,被破格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
平漢鐵路這條被日軍控制的“鋼鐵動脈”穿新樂縣而過。目睹一列列日軍火車運走從中國各地掠奪來的糧棉、礦產,又運來屠殺中國人的軍火和部隊,李混子滿腔憤慨。
當時冀中區辦起爆破訓練班,各村也普遍建立了專門的爆炸小組。李混子參加了兩期爆破訓練班,開闊了眼界,提高了爆破技術。1943年冬,他帶領爆炸組用廢彈殼、舊鐵罐、石塊等制作雷體,就地取材研制黑色炸藥,并自告奮勇,拆了一個敵人的臭炮彈制作了三個地雷。
經過潛伏偵查,李混子發現新樂和定縣(今定州市)接壤的東紫煙村東北地段屬于新樂、定北、定南日偽“三不管”區域,敵人防范比較薄弱。李混子和爆炸組背著這三顆地雷,拿著鐵锨,繞過崗樓,翻過封鎖溝,來到此處埋雷。第一次沒有經驗,路基上都是石子,不好挖坑,地雷還沒埋好,就聽見火車汽笛聲由遠及近,隨著“轟”的一聲,一股煙霧騰起,火車晃了晃照樣開走了。
初戰未捷,大家都有點泄氣。分析原因發現,一是藥量小,二是地雷浮擱著爆炸力小。第二天,正當大家為缺少炸藥發愁時,縣武委會指示他們配合八路軍反“掃蕩”,切斷日軍控制的平漢鐵路,并送來了兩箱黃色炸藥。李混子立即組織大家裝置了四個特大地雷。他們又抬著地雷向東紫煙村進發,將地雷埋在枕木中間,用爐灰、石子偽裝好。大家趴在沙崗上忍受了一夜刺骨的寒風,直到天亮,火車才姍姍而至。隨著“轟隆隆”幾聲巨響,土石飛揚,車頭被炸得七零八落,其它車廂也被炸出道軌,七個押車日軍全部被炸死。李混子土制的“鐵西瓜”第一次使日寇的“鋼鐵巨獸”騰空解體。
鐵路線上的生死博弈
火車被炸,日軍損失嚴重,挖空心思加強防范。他們沿鐵路每隔二三里修筑一個碉堡,碉堡之間火力可以交叉,形成一條嚴密的火力封鎖線。同時,日軍在鐵路兩側挖了兩丈寬一丈五尺深的大溝,在易于布雷地段的路基上灑上石灰水,人走過便留下痕跡,并增派日軍晝夜沿路巡邏、工兵排雷,甚至強征民夫充當護路員日夜往返巡查。李混子爆炸組兩次布雷,敵人都順著地雷拉火繩摸上來,爆炸組險些與敵遭遇。
李混子根據敵情變化,采取了新的斗爭策略。一方面,李混子爆炸組在偽裝布雷點、隱蔽拉火繩上下功夫,采用暗色的線,雷線淺埋,甚至等火車開來再掛引線等辦法,與敵人周旋。
另一方面,李混子多次召開“諸葛亮會”,集思廣益,研究地雷改進辦法。受老鼠夾子的構造啟發,李混子試制了一種不用拉火繩的“姻緣雷”。他們將一根細黑線一頭系住引信,一頭拴在道軌上,車輪壓斷黑線即起爆。這種地雷成功讓火車頭又“跳起了舞”,一長串火車車廂像無頭蛇一般拱起脊梁栽倒在一邊,12個押車日軍也送了命。
為應對敵人工兵排雷,李混子爆炸組刻苦鉆研,經過反復試驗,又研制出兩種不用拉力、只靠震動就起爆的地雷。一種是“壓簧挑線雷”,即把彈簧用三根杠桿依次壓住,最后一個杠桿放一石子,石子受震動或碰撞掉下,杠桿依次張開,彈簧即拉雷起爆。另一種是“硫酸雷”,即在雷殼內放一個盛有硫酸不封口的小瓶子,只要雷體一傾斜,硫酸流出即時起爆。李混子將這兩種地雷同時布放。敵人的兩個巡邏兵發現了“硫酸雷”,提心吊膽地起出地雷,得意洋洋地抱回崗樓向日本小隊長佐佐木請賞。崗樓里七八個日偽軍全都爭著圍觀,不料雷一歪,一聲轟響,半邊屋頂被掀翻,圍觀的敵人全部喪命。不久,“壓簧挑線雷”也將一列日軍火車炸得歪出道軌。
面對“排雷命歸西,不排火車翻”的問題,狡猾的日軍挖空心思又出新招數。他們改變行車方法,把火車頭夾在車廂之間。這個詭計一時得逞,李混子爆炸組幾次爆破都只炸毀了幾節車廂,炸不著火車頭,敵人簡單處理后火車照樣開動。于是,李混子就化裝成護路民夫,在鐵道上觀察了幾天,發現火車頭前一般是七八節空車廂。回來后經過多次試驗,李混子把導火索按七八節車廂的行程時間切取,制成了“延時雷”,又根據車頭比空車廂壓力大的原理,發明了“壓發雷”,破解了這一難題。
日軍詭計層出不窮,民兵們見招拆招越戰越勇。直到1945年對日全面反攻,李混子爆炸組活躍在從東紫煙村到新樂縣城之間25里的鐵路上,研究雷、布雷、炸車,讓鐵路沿線逐漸變成侵略者的“露天墳場”。
1945年8月底,李混子出席了冀中第七軍分區召開的爆炸事跡展覽會。他以對日軍反攻作戰中炸毀敵火車頭3個,車皮19節,炸死炸傷日軍73人的戰績被評為“爆炸英雄”,榮獲獎章1枚、手槍1支、子彈50發,還有一面寫著“敵人遇見骨碎,火車碰上翻身”的錦旗。
雷火中的戰斗傳奇
除了是炸火車的能手,李混子還是擺地雷陣的強將。
日本投降后,國民黨又掀起內戰。李混子爆炸組刀未入鞘,馬未卸鞍,便投身解放戰爭中。他根據軍分區領導擴大戰果的指示精神,利用自己在爆炸展覽會上學到的新技術、新經驗,組織群眾學習埋雷、防雷。
1946年7月,地主李洛玄依仗國民黨53軍21團的勢力,要回鄉“勘亂”,揚言要活捉李混子。村黨支部和爆炸組制定了“招待”對策。全村男女老少齊動員,堅壁清野,連夜搶修了兩個街口碉堡和村中心崗樓。李混子指揮民兵在村里村外、房上、地下埋設各種地雷1000多個。
21團先向李家莊打了300多發炮彈,而后兵分三路包抄攻擊。村南口的民兵用李混子的“子母雷”給敵人一個下馬威,又以“犁鏵夾雷”炸死數人,敵人幾次向村內發起進攻,都被“飛雷”“滾雷”炸退了。村東進攻的敵人扛著機槍,找了個糞坑作掩護,剛架好機槍,就連人帶槍炸上了天。敵人不敢走大街,就沿小胡同往里摸,結果靠墻走,墻縫有槍眼,推門,房門“掛雷”爆,“一字長蛇雷”更讓敵人寸步難行。村西邊,李混子設置了兩道“連環雷”封鎖線,炸得敵人抱頭回竄。戰至日落,敵人扔下30多具尸體狼狽而逃。
李混子爆炸組還協助其他村莊展開反擊,并主動出擊,夜闖新樂城,搞得敵人草木皆兵,談“雷”色變。又怕又氣的敵人貼出布告,“賞洋三百萬元”捉拿李混子。
在4個多月的戰斗中,李混子爆炸組共計炸毀敵人火車頭7個,車廂30多節,橋梁若干,炸死炸傷敵軍150余人。1946年10月31日,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授予李混子“邊區爆炸英雄”稱號。同年11月15日,中共冀中區黨委做出決定,號召全區廣泛開展學習李混子的爆炸運動,要求各級黨政軍民有計劃地培養千萬個“李混子”。此后,爆炸斗爭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涌現出大批爆破能手。
1946年12月8日,李混子黑夜上房檢查地雷,大風吹起了他的破棉袍,掛住了雷線,帶響了地雷。他腹部被炸受傷,因傷勢過重,醫治無效,于9日光榮犧牲,時年22歲。
李混子犧牲后,中共冀中區黨委發出沉痛悼文。《晉察冀日報》曾多次刊文報道李混子事跡,稱贊其“虛心學習技術和天才的創造應成為每個人民戰士的光輝榜樣”,是“冀中民兵光輝的旗幟”。《冀中導報》也曾以大塊篇幅刊登李混子爆炸相關事跡和痛悼文章。
李混子短暫而傳奇的一生,折射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全民族抗戰中,人民群眾迸發出的無窮智慧和抗爭意志。
如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仍珍藏著三顆李混子爆炸組自制的地雷。地雷雖已銹跡斑斑,卻啟示著后人:當億萬民眾覺醒,任何侵略者都終將湮滅于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中。
(來源:“人物周報”微信公眾號。原文載《人物周報》2025年5月16日第2版,作者系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研三處副處長、三級調研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編輯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