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穗魚可以說是釣友們最煩的小雜魚之一,它們在全國各地的水域中幾乎無處不在。麥穗魚習性貪吃,一旦發現有餌料便會迅速成群結隊地聚集過來,讓釣友什么魚都釣不到。更令人頭疼的是麥穗魚咬鉤動作極其輕微,就算是專門釣它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24年10月,四川成都的一位釣友在一條山澗溪流中釣獲了好多麥穗魚,不過這些麥穗魚看起來有些不太一樣,它們身上的顏色要比普通的麥穗魚更加鮮艷。
據了解,成都釣友當天專門開車來到城郊的一處山澗溪流中釣魚,他此行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想釣一些溪流中特有的馬口魚和桃花魚。為此,他特意選用了軟竿、細線和小號魚鉤。可當他下竿之后,浮漂卻呈現出一種陌生的漂相,看上去不像是馬口魚咬鉤也不像是桃花魚咬鉤。
在最開始的半個小時里,成都釣友什么都沒釣到,他明明看到浮漂有動靜,提竿時卻看不到魚。他感覺這些魚吃餌的動作太輕了,就像是在用魚嘴輕輕地觸碰餌料。可隨著他耐心調整釣法之后,他開始接連釣起這些小魚,這些小魚長得像麥穗魚,也像餐條,外觀看上去很艷麗,它們到底是什么魚呢?
其實,這種魚叫做四川華鳊,屬鯉科華鳊屬,是鳊魚家族中的一種小型魚類。四川華鳊的體型通常與鯽魚、餐條比較接近,但體色更為艷麗,特別是在繁殖季節,雄魚的色彩會更加鮮艷。四川華鳊曾是四川地區的常見魚種,在都江堰周邊水系、嘉陵江和岷江流域都有廣泛分布,過去的漁民在捕撈時常常能撈到大量四川華鳊。
不過,隨著城市擴張和工業發展,四川華鳊的棲息環境受到了嚴重威脅。這種魚對水質的要求很高,在受到前幾年污染、棲息地被破壞等因素的影響下,它們的野生數量急劇減少。據有關數據顯示,在2000年到2015年之間,四川華鳊的野外種群數量下降了近80%,它們在當地很多山澗溪流中都絕跡了。
此次在成都周邊的山澗溪流中大量出現的四川華鳊,或許反映出當地的生態環境正在逐步改善。這幾年來,四川多地推行禁漁政策以及生態修復工程,讓部分山澗溪流的水質得到了明顯提升,這位釣友的意外收獲,可能正是這一積極變化的有力證明。
在釣獲這些四川華鳊后,成都釣友決定嘗試用最經典的小魚做法,也就是裹面油炸。他將這些小魚洗干凈之后,裹上一層薄薄的面糊,放入熱油中炸至金黃酥脆。品嘗之后發現這種魚肉質細膩鮮甜,絲毫沒有普通麥穗魚的土腥味。可惜它們有些不太好釣,十次咬鉤可能只有三次能成功釣上來,需要用極大的耐心去釣它們才行。
后來,當成都釣友把這段經歷曬到網上之后,引起了當地釣友們的廣泛關注。很多釣友專程前往成都釣友說的那個釣點,也想釣上來一些嘗嘗是什么味道。對此,有環保專家呼吁說大家不應該去大量釣獲它們,而是要保護這一珍稀魚種。好不容易才能它們的數量增長上來,如果又把它們給釣光的話,那這幾年的生態保護工作相當于白干了。
總的來說,一次偶然的山澗垂釣,讓成都釣友遇到了難得一見的四川華鳊,它不僅長得十分艷麗,還以鮮美的味道征服了成都釣友。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現是在提醒我們保護魚類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對于垂釣活動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四川華鳊還能再次成為當地溪流中的常客,而不僅僅是深山溪流里的罕見魚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