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世乒賽混雙1/16決賽現場突發“球拍風波”,中國選手王楚欽在賽前檢測環節發現球拍異常——膠皮頂部出現明顯折痕和開口,疑似被外力破壞。這一情況直接導致他賽后直言“球拍沒法打比賽”,甚至公開質疑賽事組織方,表示感到很失望。
事件起因于賽前例行檢測,按規則,雙方球員需將球拍交由裁判送檢,檢測后由裁判帶回賽場。但王楚欽的教練肖戰現場提出異議,指出球拍在檢測后出現人為損壞痕跡,主裁判卻堅稱球拍符合標準。前國乒選手周雨后續透露,檢測期間球拍全程由裁判保管,外界接觸可能性極低。
關鍵證據來自媒體騰訊新聞體育曝光的檢測視頻,畫面顯示,當值主裁在檢測時兩次用力折疊按壓雙方球拍,首次按壓時甚至發出清脆異響。視頻中,該裁判眼神躲閃、頻繁環顧四周,行為引發“做賊心虛”質疑。王楚欽賽后憤怒表示:“檢測前球拍完好,一上場就開膠,這種組織能力讓人失望。”
事件影響持續發酵,男單比賽后,王楚欽再次發聲稱已向國際乒聯提交意見,并強調運動員四年一次的大賽機會珍貴,呼吁賽事方“給個有效結果”。截至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具體處理措施,但輿論已將矛頭指向裁判操作與賽事監管漏洞。
在筆者看來,這起“球拍門”堪稱體育賽事荒誕劇現場直播。先說內部因素——裁判的“手勁”實在太大,檢測球拍硬度是常規操作,但視頻里那兩下折疊按壓,像在測試“防彈衣”還是“紙糊的”。主裁一邊用力過猛,一邊眼神亂瞟,這心理素質去演諜戰劇估計活不過片頭曲。更離譜的是,事發后他也沒有任何發聲,仿佛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外部因素更值得深挖,世乒賽作為頂級賽事,檢測流程竟形同虛設。按周雨的說法,球拍從交接到返場全程由裁判經手,這相當于把快遞交給一個“手欠的快遞員”,還指望包裹完好無損?賽事監管的漏洞大得能跑火車,難怪王楚欽吐槽“檢測板都檢測不好”。更諷刺的是,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遇險”——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按年計,賽事方卻總在“亡羊補牢”,合著羊圈門永遠修不好?
當然,最魔幻的還得是國際乒聯的回應,并沒有對主裁判進行任何處理。王楚欽賽后發言字字扎心,官方卻至今對核心原因裝聾作啞。這種“鴕鳥戰術”像極了小時候打碎花瓶的孩子,只要不抬頭,就沒人看見你臉上的番茄醬。可問題是,運動員的四年時光不是玩具,賽事口碑更不是橡皮泥。
要筆者說,與其讓王楚欽年年當“倒霉蛋”,不如先給裁判們發本冊子來學習如何正確拿球拍,再給檢測室裝個監控——畢竟,觀眾想看的是比賽,不是“裁判的108種作死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