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碳路中國”山西呂梁篇全球傳播采風活動的專家、記者走進臨縣進行實地觀摩采訪。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楊姝影,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數字化轉型研究室主任高峰,清華大學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何繼江,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數字化轉型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曹燦,中國新聞網經濟新聞中心副主任李雨昕、山西分社總編助理、中新網山西主編馬華榕,中新社山西分社采編室主任范麗芳,中國新聞網經濟新聞中心副主編石睿,中國新聞網記者左宇坤、李太源、向上、楊昊澤等參加活動。
專家記者們先后來到城莊棗木香菇產業園區、白文34MW光伏扶貧電站項目、磧口鎮李家山村,大家一路走一路看,拍攝了許多見證老區變遷的珍貴影像圖片資料,對臨縣高質量發展香菇、光伏、鄉村旅游等產業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給予高度評價。
城莊鎮是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命名的“全國棗木香菇產業強鎮”。近年來,城莊鎮圍繞創建全縣農業特色產業示范區目標,打造城莊鎮集千畝棗木香菇、羊肚菌、就業服務、技術研發、農業觀光為一體的農文旅康融合示范園區,探索出黨建引領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目前,全鎮有14個村、23個企業(合作社)種植棗木香菇,年栽培香菇達1500萬棒。香菇全產業鏈年產值1.5億元;白文光伏電站是由白文鎮白文村、李家灣村、郝家坡村、張朝村、張家灣村、雙元會村等六村統一規劃、集中聯建的光伏幫扶項目,電站占地1519畝,裝機規模為34MW,總投資2.45億元,設計使用年限25年。該項目年均減排二氧化碳5.3萬噸,通過碳匯交易預計年可獲得收益212萬元。利用光伏組件陣列下面的土地,實施了“光伏+”千畝中藥材項目,年疊加收益達30萬元,既發展了綠色能源,又實現了光伏惠民;大力推動鄉村文旅融合發展,李家山村內農家樂、旅館、民宿酒店、客棧、餐飲共13家,安排就業人員20多人,景區講解員15人,有20多個藝術院校在此設立寫生基地,每年游客量達10萬余人次,年產值達200余萬元。2020年9月底開始,《如夢磧口》實景劇在李家山麒麟山莊如期上映,好評如潮。同時,緊跟互聯網時代紅利,抓住網絡平臺下沉市場契機,在民間涌現出一批諸如“牛牛和老媽”等的優秀網紅主播的同時,引進“離石六六”“呂梁甄選”等優秀主播,一方面讓鏡頭聚焦李家山村特色文旅與鄉村振興一線,另一方面推動李家山優質品牌走出去,把全國各地游客引進來。
記者:劉生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