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在這個初夏時節,吉林波羅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各類候鳥時而在水中嬉戲覓食,時而翩翩起舞,時而結伴翱翔,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生態畫卷,美不勝收,令人賞心悅目。
吉林波羅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農安縣西部,屬于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是長春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和唯一的大型天然濕地。保護區物種多樣豐富,共有野生植物194種,野生脊椎動物198種,同時還是珍稀鳥類遷徙的重要停歇地。
據長春市生態環境局專家介紹,鳥類對棲息地的選擇是反映一個地區生態環境好壞的“晴雨表”。環境好不好,就看鳥多少。保護區內出現的上述景象,主要得益于吉林波羅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年來實施的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使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提升,保護區水域面積明顯增加,植被恢復明顯,吸引了大批白頭鶴、東方白鸛等“國寶級”候鳥來此棲息駐足。
近年來,吉林波羅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河湖連通工程,引松花江水入波羅湖。截至目前,引水量共計8000萬立方米,湖區水面達到120平方公里,有效調節了農安縣境內的小氣候;同時完成了退化植被恢復項目和鳥類棲息地改善項目,敖包圖泡完成退耕還濕1760公頃,波羅湖退耕還濕482.7公頃,環湖綠化帶還林937公頃;還不斷完善保護管理的基礎設施,建有保護站4個、鳥類觀測站2處,修建管護碼頭2處,新建攔路桿6個、生態圍欄30公里、瞭望塔3座、巡護棧道2.5公里、標樁139個。
吉林波羅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建立了40余人的管護隊伍,不斷強化執法監管,加大保護力度。該局每年多次開展常態化綜合執法專項行動,聯合市場監管、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屬地派出所等部門進行聯合執法,落實禁獵、禁牧、禁漁等政策,重點打擊獵捕野生動物行為,保護野生動物安全;禁止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禁止在相關自然保護區域內引入外來物種、過量施灑農藥等人為干擾、威脅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行為;對野生動物染病、死亡等異常情況,及時進行疫源疫病監測,確保得到及時有效處置。
生態修復工程有效保護了波羅湖天然濕地生態系統,為珍稀鳥類的遷徙棲息提供優良的生存環境。據監測,保護區遷徙、停歇的鳥類最高值達到30多萬只,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頭鶴是省內目前發現的最大種群。今年,飛抵波羅湖棲息的珍稀鳥類近4000只,10年增長了5倍。
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