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賈利超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安陽市殷都區水冶鎮的珍珠泉旅游區,探尋這座千年古鎮的靈魂之泉如何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
踏入珍珠泉旅游區中心廣場,由著名書法家劉顏濤題寫的“珍珠泉”牌坊映入眼簾,兩側由安陽市文化名人朱憲魁撰寫的楹聯“珠沼吐輝賞奇莫忘倚天劍、柏門納秀選勝還登浴日亭”更添古韻。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千年名泉,自1600多年前載入史籍,其“柏門珠沼”奇觀更是宋代以來的“安陽八大景”之一,滋養著一代代水冶人,孕育出獨特的冶金文化,也讓水冶鎮贏得“銀水冶”美譽,蟬聯全省綜合實力百強鄉鎮第一名。
然而,長期以來,水冶鎮基礎設施滯后、產業結構單一、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尤其是珍珠泉及珠泉河水生態環境亟待改善。2017年,殷都區借區劃調整契機,圍繞“13341”發展戰略,與河南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攜手,以PPP + BOT模式啟動殷都區水生態暨水冶特色小鎮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0.7億元,涵蓋珠泉河景觀綜合整治、珍珠泉修繕維護、水冶特色小鎮建設和交通組織工程四大板塊,合作期限20年(建設期3年,運營期17年),旨在推動產業轉型,提升城市品質。
如今,改造后的珍珠泉旅游區令人眼前一亮。在原河道基礎上打造的珠泉湖波光粼粼,湖岸綠樹成蔭、岸柳低垂,盡顯江南水鄉風情。以“上善若水”理念命名的上善橋呈S形橫跨湖面,全長220米,連接東西園區,橋上甲骨文體的“上善若水”由安陽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景晨書寫,傳遞著傳統文化內涵 。
此次珠泉河景觀綜合整治工程全長9.0公里,兩岸101萬㎡的綠化景觀、9處蓄水建筑物,新增24.5萬㎡水域面積,實現5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標準。沿河千米文化浮雕長廊,融合民間傳說、特色美食、歷史人物等文化元素,風情水街串聯珠泉湖與珠泉河,構建起“水清、水暢、水美”的生態文旅新圖景。
項目建設期間,面對珠泉河藍藻暴發、水綿失控及珍珠泉泉眼水草蔓延等難題,殷都區委托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開展專項治理,成功恢復水域生態與景觀功能。漫步景區,旗袍走秀的優雅身影與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彰顯著當地居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該項目的實施,不僅修復了古鎮水生態系統,更為文化產業、旅游業和房地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加速水冶鎮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推動安陽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珍珠泉旅游區將持續擦亮千年名泉名片,成為安陽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標桿。
編審:孫喜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