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勞動報《職工明星會客廳》欄目走進上海野生動物園,并首次通過勞動報及申工社雙平臺同步直播,吸引近1.4萬人次在線觀看。直播不僅帶領觀眾們沉浸式游覽動物園,更將鏡頭對準動物保育員們,揭秘網紅動物背后的暖心故事。
小熊貓展區,保育員與小熊貓們互動。 尉愛群 攝
保育員化身自媒體博主
游客線下“追星”
直播當日,氣溫如直播間氣氛一樣火熱。踏入上海野生動物園,仿佛闖入童話森林。
第一站小熊貓展區讓直播間觀眾連連刷屏,直呼可愛。“我們毛毛來,給大家展示下你的臂力。”在動物保育員竺霞的引導下,一群身披紅棕色“毛衣”的小熊貓團團圍住她。叫“毛毛”的“網紅”小熊貓雙手拉住吊環,“一個、兩個,真棒毛毛!”在竺霞的耐心指引下,它的動作行云流水,加上高顏值可愛外表,許多游客直呼“被萌化了”。
鏡頭掃過小熊貓展區,仿真樹干、繩梯和秋千構成立體活動空間。“我們通過豐容設計激發它們的天性。”竺霞指著懸掛的益智取食器,“二寶最近學會了用爪子勾取竹筒里的蘋果塊,這對鍛煉協調性很有幫助。”
除了出名的小熊貓毛毛、二寶,黑猩猩幼崽樂樂和叮叮、袋鼠剛子等在社交平臺爆火的“頂流”動物明星也紛紛亮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小動物的出名,與他們的保育員息息相關,保育員們通過新媒體社交平臺,發布動物的可愛瞬間,吸引眾多游客到園區打卡。
保育員正在喂卡皮巴拉吃玉米。尉愛群 攝
創新游覽模式
與動物明星“親密接觸”
直播過程中,記者最大的感受是,園區內,游客與動物的距離很近,與傳統的參觀動物園不同,這里更像游客們走進動物的“家”。據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他們近年來精準捕捉游客需求,不斷創新游覽模式,為游客打造浸入式景區的成果。
狐猴島是上海野生動物園最有特色的浸入式展區之一,游客可以走進環尾狐猴們的家園,近距離觀察猴群奔跑、跳躍、玩耍。動物們的空中走道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它們在棧道上睡覺、穿梭跳躍;園區還設置了多個近距離動物喂養區,游客可以與皮卡巴拉、袋鼠、小羊等“親密接觸”。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許多動物會在保育員的帶領下在園區內進行巡游。直播時,記者偶遇幾十只火烈鳥在保育員的引導下,整齊列隊漫步園區。游客們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美好一刻。近距離觀賞這些優雅的鳥兒,游客們仿佛置身于真實的動物世界,沉浸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與動物的距離越近,保育員們的工作難度越大。比如黑掌蜘蛛猴豆豆,巡游時喜歡輕輕牽住游客的手,作為它的保育員,就需要時刻關注它的動態,每天至少要花3個小時陪小猴玩游戲,建立信任關系。只有保育員與它建立長期、良性的信賴關系,做好足夠的社會化訓練,才能保證它們不傷害人類。
兩月不回家
小鹿愛上了保育員“媽媽”
在上海野生動物園,明星動物的背后,都有保育員們日夜照顧的身影。他們在直播間里對待動物的種種細節,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竺霞叫每只小熊貓名字時,語氣中滿是發自內心的溫柔;丁丁的“奶爸”是“00后”保育員丁俊植,他對自己照顧的動物幼崽如數家珍,甚至帶著些自豪……不少觀眾打趣說,這些保育員對動物說話輕聲細語,看起來很像幼兒園老師。
“老師”們與動物留下的,不僅是日常相處,更是一種生命的接力。在長頸鹿區,工作人員為記者講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在最冷的冬天,一只長頸鹿寶寶誕生了,但母鹿完全沒有育幼經驗。為了讓小鹿存活下來,保育員團隊連續兩個月沒有回家,日夜守護在它身邊。由于長頸鹿幼崽剛出生時身高就達一米八,喂養起來十分麻煩。保育員只能將腳下墊高,用奶瓶喂養,并模擬母獸的體溫,精心調配食物,終于將小鹿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小鹿長大后與保育員們都很親近,想用肢體動作表達愛意,但是大個頭的它讓這份愛‘太沉重’,大家都受不住。”工作人員笑著說。
隨著外籍游客的增多,保育員們還主動提升自己的能力。小浣熊保育員王子晨為了更好地接待外籍游客,每天下班后堅持練習英語。如今,他已經能用雙語為游客講解浣熊的生活習性、性格愛好。
在上海野生動物園直播時,最打動大家的不僅僅是憨態可掬的小動物,更是動物保育員們眼中的光。所謂“動物明星”的背后,是無數勞動者用愛和專業搭建起的生命橋梁。他們守護的不僅是動物,更是人類與自然的未來。
(勞動報記者 陳恒楊)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