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23歲的意大利網球名將穆塞蒂在社交媒體宣布妻子懷上二胎,距離長子盧多維科的出生僅一年有余。這位紅土新星不僅是賽場上備受矚目的“單反藝術家”,更成為男子網壇“早婚早育”的典型代表。事實上,近年來包括梅德韋杰夫、卡恰諾夫、弗里茨在內的多位頂尖球員均在25歲前步入婚姻或成為父親。這一趨勢打破了傳統職業體育界“先立業后成家”的固有觀念,折射出新一代運動員對家庭與職業生涯平衡的新探索。
穆塞蒂并非孤例。俄羅斯名將卡恰諾夫20歲便結婚成家,稱妻子“在職業生涯中扮演重要角色”;梅德韋杰夫也早早結婚并育有一名女兒;美國選手弗里茨也育有一子。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個趨勢:男子網壇的婚育年齡正從30歲后顯著前移至20-25歲區間。這一現象與傳統形成鮮明對比。以費德勒、納達爾、德約科維奇為代表的“三巨頭”,均晚婚晚育。而新生代球員更傾向于在職業生涯上升期同步組建家庭,甚至如穆塞蒂般在23歲完成二胎計劃。
早婚早育的興起與職業網球的生態變遷密切相關,可從三個維度解讀:首先,現代職業網球賽程密集、壓力巨大。新生代球員從青少年時期便在全球參賽,長期漂泊的生活催生對穩定關系的渴望。穆塞蒂的教練西蒙納·塔塔里尼曾強調“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而家庭被視為緩解焦慮的“避風港”。卡恰諾夫直言妻子是其“職業生涯的支柱”,幫助他在低谷期保持專注;其次,社交媒體時代,運動員的個人生活成為品牌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婚育兒的“好男人”形象有助于吸引家庭導向的品牌合作。例如,穆塞蒂登上意大利版《Esquire》封面時,其“父親”身份與時尚氣質共同構成話題;最后,隨著運動醫學進步,球員職業壽命顯著延長。若按35歲退役計算,25歲成家可在職業生涯黃金期(25-30歲)實現子女幼年陪伴,避免“退役后補課”的遺憾。穆塞蒂的教練團隊更將家庭穩定視為“長期主義”計劃的一部分,認為其有助于減少場外干擾。
早婚早育對球員的影響猶如硬幣兩面,需辯證看待。積極的一面是可讓心理韌性與責任意識提升,例如情緒穩定性可得到增強,家庭責任促使球員更成熟地應對勝負。梅德韋杰夫在2024年澳網因情緒失控遭重罰后,輿論普遍認為其需“向穆塞蒂學習家庭帶來的情緒管理”。此外,早婚可促進職業動力升級,卡恰諾夫將獎金形容為“孩子的未來基金”,責任感轉化為訓練動力。穆塞蒂在2024年溫網晉級八強后,更將勝利歸功于“為家庭而戰”的信念。
當然,早婚早育也有明顯消極的一面。比如它讓球員的精力分散,密集賽事與育兒需求的矛盾難以回避。穆塞蒂在2024年中網爆冷輸給中國選手布云朝克特時,外媒猜測其因“二胎計劃分心”。然后這類球員的婚姻生活也時常暴露在公眾審視之中,婚姻狀況易成為輿論焦點。弗里茨因女友在社交媒體曬奢侈生活遭網友質疑“炫富影響競技狀態”,被迫關閉評論區。
傳統觀念中,運動員需保持“單身禁欲”以專注訓練。而如今,家庭被視為“隱形團隊”的一部分。穆塞蒂的父親弗朗西斯科與教練塔塔里尼共同構建支持體系,其妻維羅妮卡則承擔后勤與情感支持角色,形成“家庭—教練—球員”三角協作模式。女性伴侶的角色從“陪襯者”轉向“事業合伙人”。卡恰諾夫妻子參與其商業決策,穆塞蒂妻子則通過社交媒體塑造其公眾形象。這種平等協作關系削弱了“婚姻拖累事業”的刻板印象。ATP目前缺乏針對已婚球員的保障政策(如育兒假、家庭旅行津貼),迫使球員自行協調。意大利網協通過“師徒制”為穆塞蒂提供穩定外卡資源,間接緩解其家庭壓力,這一模式或可成為改革范本。
穆塞蒂們的選擇,本質上是新一代球員對“成功”定義的重新詮釋——職業生涯的輝煌與家庭生活的圓滿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盡管挑戰猶存,這種“早婚早育”實驗已為職業體育注入人性化色彩。正如穆塞蒂在溫網晉級后所言:“網球是我的激情,但家庭讓我成為完整的人。” 當更多球員在賽場內外尋找平衡點,男子網壇或將迎來一個更包容、更多元的黃金時代。(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小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