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皆苦,黃楊鈿甜。
如果你過得苦,那一定是有人替你甜了。
從230萬的天價耳環,到天價珠寶、滿是珠寶首飾的首飾柜,再到價值過億的大別墅,黃楊鈿甜的瓜越挖越大。
隨著越來越多內幕被扒出,人們從一開始的震驚、錯愕,到后來的憤怒,再到此時此刻的麻木。
這幾天,網上傳出不少特別的聲音,比如瀟湘晨報帶頭說“黃楊鈿甜不必陷入自證陷阱”,還有人說,網友們現在這樣搞,就是典型的仇富。
可問題是,這真的是仇富那么簡單嗎?大家仇的根本就不是富,而是來路不明的富;大家仇的根本就不是富,而是貪,貪得無厭的貪。
今天,有網友扒出黃楊鈿甜早前的劇照,看著他在節目中那大義凜然的樣子,何止一個諷刺就能形容的。
劇照中,她梳著雙馬尾,挺直了胸膛,站在黑板前,對著眼前的眾人說:
“窮,不是窮人的命!”“窮是因為不平等!”
另一組劇照中,她說:
“善惡到頭終有報,來遲勿喜,不過時候未到!”
你可能在某些時刻欺騙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時刻欺騙某些人,但絕不可能在所有時刻欺騙所有人。
但凡世間謊言,不管它披著多么高尚的外衣,扛著多么正義的旗號。
一旦看清,也就看輕。
好一個窮是因為不平等,不知道她在說這句話時內心是何感受,是否有那么一絲絲的愧疚。
我們可以去了解一下,究竟是什么樣的家庭才會揮金如土?
邁入社會自己賺錢的朋友都知道,創一代賺錢到底有多難,花錢有多小心。
有網友舉例上海一家很成功的企業,2000個員工,一年營業額6個億,這是全部創收,沒有減去租金、人工和經營成本的情況。2000個人辛辛苦苦一年,整個企業的利潤可能才夠買一棟別墅,而且下一年、下下年的收入還不確定。
所以,她們家到底是什么天才,能一下子賺那么多身家,不僅買了上億的別墅,還揮金如土奢侈無度的買各種名貴珠寶首飾?
如果真的那么好賺錢,父母為什么不培養女兒接管企業而是進娛樂圈?除非發家渠道是不可持續的,又或者急需通過天價收入來洗白資產。
“巧立名目,拉攏豪紳”
“得錢之后,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雅安當地人也現身說法,看著他們的控訴,字字泣血,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雅安的朋友說,那時候真沒得到什么補助,小學生每人得到一個愛心包裹,然后每人可以去領幾桶方便面和牛奶,房子垮了也只得了幾千的補助。
另一位雅安人說,當時他家拿到了一雙紅色的高跟鞋一條牛仔褲,家里五個人,拿了五包泡面,兩個沒有包裝的粉絲。
還有的則更離譜,災后重建款沒有拿到一分,就只批了宅基地自己花錢重建,就收到幾箱泡面和壓縮餅干和一頂藍色帳篷,帳篷后來村里還收了回去。
這幾天,越來越多網友強烈呼吁要求公開當年的捐款去向,甚至有網友為此編了一個段子:
“我們要緩捐、慢捐,讓有錢人先捐,讓有地位的人先捐,讓有能力的人先捐,先捐帶動后捐,最后實現大家一起捐。”
“我支持調捐,下輩子再捐!”
看似是在玩梗,實則每個字都暗含諷刺。
為什么會這樣?是因為世道變了?人心變涼薄了?還是這屆網友不聽話了?
都不是,國人向來溫良友善,同樣也樂善好施。面對各種災害,從來沒有漠視不管的道理,所以眼下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信任正在慢慢被敗光。
這種轉變是什么時候開始的?也許是從郭美美事件開始,也許是從這次的黃楊鈿甜事件開始。
之前某地水災,有個網友的話讓人至今記憶猶新:
“我覺得受災的時候,應該是紅十字打開倉門救災的時候,而不是打開賬戶。”
大家變得越來越冷漠,甚至于寒心,是因為在這方面吃了太多虧。
我們辛辛苦苦上班一個月幾千塊工資,有些人甚至連工作都沒有,但還是捐款了,捐款的同時想知道善款用在哪些地方很合理。
如果花在災區和災民身上,我們沒話說,會覺得物盡其用;可如果花在不該花的地方,尤其是像黃楊鈿甜這種事,我們至今都不知道他們家的財產是怎么來的,人們只要問了,就是造謠,這怎能不讓人感到心寒。
大家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在這之前就有前車之鑒,媒體當年的追問,如今一晃9年過去了,卻依然沒人能給出回答。
還有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后,當地收到了近百億元的災后重建資金。結果兩年后,這筆錢也被曝出了大問題。
就連媒體都忍不住質問:“誰動了老百姓的救命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經不是愿不愿意捐,想不想捐的問題。
而是能不能捐,敢不敢捐,捐的錢最后到底去哪了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