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總決賽第六場北京首鋼以118-125輸給浙江廣廈,大比分2-4結束了這個賽季,距離總冠軍確實只有一步之遙,但是與浙江廣廈之間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
看到網上有不少討論說,如果曾凡博沒有受傷,北京首鋼完全可以擊敗浙江廣廈奪得總冠軍,從球隊陣容來看,北京首鋼在總決賽期間,四號位確實是個弱勢點,進攻沒威脅,防守漏三分球,如果曾凡博能出戰(zhàn),起碼不會這么被動,而且也會讓陣容體系變得更加整體,但問題是總決賽期間兩支球隊并沒有靠戰(zhàn)斗來一決勝負。
這種終極對決最重要的還是有一個不講理的得分點,說白了就是看誰打的更簡單粗暴,看誰的效率更高,北京首鋼這種團隊型打法并不適用這么高強度的比賽,來回的傳球完全沒什么實際意義,還出現(xiàn)了很多失誤被打反擊,這一點不會因為多了一個曾凡博就會發(fā)生轉變,后場球員的發(fā)揮才是決定性作用。
在這一點上,浙江廣廈的小巴里布朗和孫銘徽的表現(xiàn),明顯要高過北京首鋼的尤金杰曼和陳盈駿,杰曼和陳盈駿在比賽中都是偏外線投射,其實他們倆都是有突破能力的,而且也不是說不愿意去突破沖籃筐,而是徹底被限制住了。
估計很多球迷都會忽略一點,就是身高問題,陳盈駿身高182cm,杰曼183cm,對面任何一名球員都比他們倆高,杰曼情況還能好一些,起碼腳下啟動第一步速度很快,能夠沖起來,籃下只要有點失位的情況,大概率都能得手,但如果頂著內線強打的話,那難度就大了。
陳盈駿身高不夠,腳步也不快,他是真沒辦法,沖到籃下都看不到籃筐,所以經常停頓一下不知所措,除了總決賽第一場發(fā)揮不錯之外,后面的比賽被浙江廣廈針對性防守之后就不再高效了,他是屬于能力被徹底鎖死,組織串聯(lián)也沒什么用,自己就是越打越感覺憋屈,這個和調整心態(tài)都沒什么關系。
如果換成其他球隊的后場組合,陳盈駿和杰曼或許還能起碼打個持平,但在布朗和孫銘徽面前,他家確實差了一等,這也是兩支球隊根本性的實力差距,因為布朗和孫銘徽都具備持球攻的能力,所以全隊打的都舒服,也能獲得更多更好的機會,這也說明浙江廣廈的冠軍實至名歸,確實厲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