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啄木鳥文叢——文藝評論家作品集(2024)》發布10部新書,“啄木鳥文叢”繼一年前資助出版首批9部新書之后再度引發關注。
經中國文聯批準,中國評協、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聯出版社于2023年聯合啟動《啄木鳥文叢——文藝評論家作品集》(以下簡稱《文叢》)出版計劃,首批出版9部作品集,發布后受到廣泛好評。2024年是《文叢》出版計劃推進的第二年,最終確定10部作品,涵蓋文學、戲劇、影視、美術、舞蹈、攝影、書法等多個藝術門類,還包括文藝理論、文化產業等領域。
《啄木鳥文叢 ——文藝評論家作品集(2024)》新書座談會現場
5月20日,中國評協、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聯出版社主辦《啄木鳥文叢——文藝評論家作品集(2024)》新書座談會。《文叢》作者、專家、編撰出版方、媒體記者和高校師生等80人參會。
座談會上,《文叢》作者馬健、龍其林、師力斌、金浩、吳呂明、楊勇總結評論工作要義和經驗,探討AI時代文藝評論如何揚長避短,思考當代舞蹈、攝影、書法評論的現狀與前景,加強各藝術門類的對話與互動。
啄木鳥被譽為“森林衛士”“樹木醫生”,與會專家代表高度評價中國評協的“啄木鳥”品牌與系列活動,特別是“啄木鳥文叢”富于正大氣象、富有多重意義,注重藝評現場、發揚批評精神,體現學科全面覆蓋和創作路徑創新,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學術與大眾有機兼容,有力呼應新時代文藝理論與實踐探索,形成了多元多彩的文藝評論圖譜,為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借鑒,有助于建設山清水秀的文藝生態、營造天朗氣清的行業新風,對推動文藝創作和評論繁榮發展、構建新時代中國文藝評論話語體系起到了積極作用。評論家一致強調文藝評論的人民立場、清新文風并建言獻策,希望推動創造更多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大眾文藝,走向持續性機制和共同體建構。
中國文聯出版社副總編輯鄧友女認為,“啄木鳥文叢”用專業權威的聲音架設文藝創作與理論建設的橋梁,既注重學術深度,又強調現實關切,兼具專業性與可讀性。文聯社秉持“以出版助推文藝評論高質量發展”的初心,期待《文叢》成為文藝評論家的“孵化器”、文藝創作的“指南針”和公眾審美的“引領者”。未來,文聯社與主編方將依托自身的專業優勢和出版資源,推出更多優質評論佳作,孵化更多優秀評論家,把“啄木鳥文叢”這塊招牌打造得更加響亮。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啄木鳥文叢》主編徐粵春表示,《文叢》每部作品都凝結著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評論家對文藝現象深入思考、對藝術規律不懈探索的結晶,并示范帶動多地文聯和評協開展《文叢》征集和出版資助工作。這些舉措激勵廣大文藝評論工作者:一是堅守學術初心,筑牢理論根基。保持對文藝評論事業的熱愛和敬畏之心,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提升學術素養和藝術修養。二是堅持扎根人民,始終服務人民。了解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和文化期待,以通俗易懂的表達、鮮活生動的筆觸、質樸清新的文風,推動文藝評論走出學術象牙塔,走進人民群眾,提升審美鑒賞能力,豐富精神文化世界。三是勇立時代潮頭,拓寬評論路徑。緊跟時代步伐,關注文藝領域產生的新現象、新問題,深入剖析背后的文化邏輯和產生的社會影響;并運用新平臺、新手段和新技術,創新評論方式,提升時效性、針對性,更好發揮其戰斗力和影響力。中國評協將加強與各方合作,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論壇、培訓等活動,積極為文藝評論工作者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促進文藝評論人才成長和隊伍壯大。
《啄木鳥文叢——文藝評論家作品集(2025)》出版申報通知同期發布。
中國文藝網新媒體
記者 | 白安琪
編輯 | 白安琪
點個“在看”,共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