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人翻《月令》常念叨:“四月中,小滿到,麥子剛滿半拉腰?!?啥意思呢?你看田里的麥穗,鼓鼓囊囊的像要撐破肚皮,可剝開一看,里頭還是青粒兒 —— 這就是小滿,有點飽,但沒全飽,留著勁往上長呢。中國人的智慧全在這節氣名里藏著:月滿則虧,人滿則翻船,小滿,才是過日子的好狀態。
一、人別太滿,滿了容易栽跟頭
二十四節氣里,小暑后頭跟著大暑,小雪旁邊挨著大雪,可小滿后面沒 “大滿”,接的是芒種。為啥?老祖宗忌諱 “大滿” ?。【拖裢肜锏乃?,太滿了端不穩,準得灑出來。
北宋有個狄青,當了樞密使后,仗著功勞大,脾氣越來越傲。手下人貪軍餉,他睜只眼閉只眼;皇上賞他金銀,他轉手全分給士兵,搞得大伙兒只知道謝他,不知道謝皇上;趕上京城發大水,他居然搬進大相國寺躲災,把寺廟當自個兒家了。你說他這么張揚,能有好果子吃?后來被朝廷趕到外地,沒兩年就氣死了。老話說 “滿招損,謙受益”,真沒錯。人要是太把自己當回事,遲早得摔跟頭。把姿態放低,別總覺得自己啥都懂,才能少踩坑。
二、吃苦不是壞事,是給咱攢本事呢
小滿頭一候,苦菜就長瘋了。過去鬧饑荒的時候,老百姓就靠這苦兮兮的菜葉子充饑。老輩人常說:“嚼得菜根,百事可為?!?能吃得了苦,以后啥事兒都難不倒你。
范仲淹小時候家里窮得叮當響,親爹早逝,繼父家也不富裕。他去醴泉寺讀書,每天就煮一鍋粥,放涼了切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餓了咋辦?去山上挖野菜,撒把鹽拌著吃,就這么 “劃粥斷齏” 過了三年。后來他考上科舉,成了人人敬重的范文正公?,F在日子好了,物質上不用吃啥苦,可生活里的難少不了。易中天說:“吃苦是福。” 這話真在理。人要是一輩子順順當當,遇點小事就得崩;反倒是吃過苦的人,骨頭硬,抗造。就像那苦菜,看著不起眼,卻最能扛事兒。
三、小滿小滿,日子有點盼頭就美滿
你細品 “小滿” 這倆字,透著股子知足的聰明勁兒:有點小滿足,但不貪心求大圓滿。就像咱老百姓過日子,房子不用多大,夠住就行;錢不用太多,夠花就行;孩子不用多拔尖,健康就行。
臺灣有條路,以前彎彎曲曲像條蛇,當地人叫它 “蛇仔形”。后來修路的給改成 “龍形”,可大伙兒還是習慣叫它 “蛇仔形”。為啥?蛇能變成龍,有奔頭啊!龍呢,都到頂了,再往上走就是下坡路。金山寺有個敲鐘的故事:有個人祈福,本來說敲三下,他偏要敲四下,老和尚直搖頭:“前三下是福、祿、壽,第四下就成空嘍。”
人生哪能十全十美?就像小滿的麥子,帶著點青粒兒,才知道往上長。要是啥都齊活了,反而沒了盼頭。留點空間給努力,留點余地給遺憾,日子才過得有意思?,F在人總說 “留白”,其實老祖宗早懂這道理 —— 飯吃七分飽,話留三分軟,事做八分滿,剩下兩分,給進步,給期待,給老天爺留個情面。
小滿這天,去地頭逛逛,看那麥穗在風里晃悠,青黃相接的,透著股子鮮活勁兒。過日子就得這樣:有點小歡喜,有點小期待,不把自己逼到極致,也不跟日子死磕。你瞧,小滿小滿,不是挺好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