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曹植詩里所說:“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屬于亞洲,又隔著爪哇海遙遙相望,印尼與中國的態度卻有些尷尬。
受到歷史遺留因素的影響,印尼一度對華采取敵視態度。就拿新中國成立后來說,中國政府就曾一次與印尼斷交,兩次實行撤僑行動。當每次印尼開始排華的時候,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就會趁機發難道:“印尼排華,解放軍在哪?”
事實證明,解放軍每次都有出現,他們的存在就是海外華僑最大的倚仗!
與中國的經歷有異曲同工之處,這印度尼西亞同樣有著一段屈辱的歷史。尚且在殖民時期,印尼就是荷蘭的殖民地。
荷蘭人顯得有些雞賊,為鞏固自己在印尼的統治而采取了一種陰險狡詐的政策。他們將生活在印尼的華人與印尼地區的原住民劃分為不同的等級,通過華人來對印尼進行剝削。
這樣的話,印尼只會將所有的仇恨算在華人頭上。至于隱藏在背后的最大劊子手荷蘭人,則是美美的置身事外,坐收漁翁之利。
真要說起來,印尼國內的華人并不少。自從唐朝以來,中國人就開始陸陸續續的南下。時間進入20世紀后,印尼就成為了世界上華人聚集最多的地區之一。
不同于封閉落后的印尼本地人,這些華人的頭腦顯得更加的靈活。再加上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就讓這些華人在印尼當地發展得極好。尤其是在有了荷蘭人的支持后,在印尼的華人有了全新的發展空間。
那時候華人僅僅在印尼總人口中占據5%的數字,可是這群人卻掌握著印尼整個國家70%的經濟命脈。換句話來說,若是他們跺一跺腳,都會導致印尼的經濟發展受到波及。
過于突出的經濟地位導致華人在印尼國內受到孤立,屢屢遭到印尼人的排擠。上到印尼高層政府,下到印尼普通民眾,都將華人看作是他們發展路上最大的絆腳石,絲毫沒有想到華人對他們經濟發展的貢獻。
這不,就在1967年左右,印尼國內就爆發了所謂的排華事件,導致無數華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印尼政府與中國政府高層往來極其頻繁,各類民間組織經常進行交流。就拿那年國慶期間來說,聚集在北京的印尼團體就有近30個左右,創下了歷年來中印兩國交流之最。
誰知就在這繁華外交的背后,竟然隱藏著危機。在所有人都沒有預料的情況下,印尼總統警衛部隊在印尼共產黨的支持下在印尼首都聚集了大量兵力。
打著有人意圖推翻蘇加諾總統的軍事政變為理由,他們在雅加達附近逮捕了印尼多位軍隊高層人員。蘇加諾的頭號政敵納蘇蒂安本在逮捕的名單中,不過此人卻收到了消息,并僥幸逃脫了出去。
等納蘇蒂安抵達安全的地方后,就立刻開始利用自己在軍隊中的特殊地位帶領軍隊進行反擊,從而引發了一場大規模鎮壓共產黨的行動。
在絕對軍事實力的壓制下,蘇加諾總統根本無法與納蘇蒂安所抗衡。就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軍人集團就幾乎把控了印尼的國家實權,還有20萬人慘遭殺戮。
這些軍人集團顯得格外的沒有下限,一邊壓迫蘇加諾總統放權的同時還一邊通過輿論來對國內的華僑團體發起攻擊。畢竟此刻印尼國內的華人團體仍舊掌握著經濟發展的優勢地位,向來被這些軍團軍人集團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軍人集團企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煽動印尼國內的反華情緒,全方面控制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事發突然,中國政府還沒有來得及對印尼的輿論攻擊展開回應,印尼軍人集團又開始了一系列騷操作。
在1965年10月5日的時候,納蘇蒂安就下令全國駐印尼的外交使團降半旗一周,為他們在此次事件中遇害的將領默哀。
對于這種不合理的要求,中國大使館當即表示拒絕。軍人集團則是趁機發難,指責中國使館的做法傷害了印尼的民族情感。
緊接著,印尼的那些反華勢力就開始煽動民眾對我國駐雅加達總領事館發起游行示威。游行示威還沒結束,又有幾十名全副武裝的印尼軍人突然包圍了中國大使館。他們完全無視了中國大使館的尊嚴,直接用槍指著我國的外交人員對他們進行逐一盤問搜身,還將那些機密文件以及貴重的財物全部奪走。
這樣的做法嚴重損害了中印兩國的友誼,中國政府當即向印尼方面提出不滿,要求印尼必須就此事給個說法。
此時的總統蘇加諾早已被徹底架空,他只能向軍人集團妥協,還主動為反華勢力所辯解。中國政府當然不愿意就這樣將此事輕輕揭過,誰知更過分的一幕發生了。
印尼竟然抓緊對印尼國內各地華僑的迫害,接連發生了針對華僑團體的燒殺搶掠事件,導致華僑企業以及華僑學校先后被關閉或是被強占。在有些極端地區,甚至還有驅趕華僑離境情況的出現。
與此同時,印尼軍人集團還在要求中國關閉駐印尼使館,撤回全部人員。本著冤家宜解不宜結的原則,中國本不愿意走到這一步。奈何隨著局勢的不斷惡化,中國政府還是選擇了撤回駐印尼大使館,并且宣布與印尼政府斷交。
在撤離大使館人員的同時,中國政府同樣在進行著撤僑行動。一艘名叫“光華號”的大船從廣州出發,一路抵達印尼港口,順利接回了1006名華人。
第一次撤僑任務順利完成后,約兩個月后中國再次進行的第二次撤僑行動。“光華號”再一次重返印尼港口,這一次成功讓這1076名華人平安回到了祖國。
說起來簡單,真要付出實踐行動卻是無比困難的。中國政府硬是克服了印尼方面的重重阻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這才將這些陷在水深火熱中的印尼華僑接回了國內。
隨著撤僑工作的開展,中國與印尼之間的交集也暫時告一段落。直到1990年8月8日,中國這才與印度恢復了外交關系。
都說吃一塹長一智,顯然這個道理并不適用于印尼身上。因為就在1998年的時候,同樣的排華情況再次出現在了印尼身上。
事情的起因是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印尼作為東南亞最大的國家之一同樣受到波及。印尼社會秩序混亂,國內經濟逐漸崩潰,當時的總統蘇哈托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一些人開始趁著這個機會企圖推翻蘇哈托,卻在別有用心之人的操縱下演變成了一場排華暴亂。
對于華人來說,那段時間簡直就像生活在地獄中一樣。就在雅加達的街頭,隨處可見華人被殘殺的景象。
那些印尼人拿著各種武器分散在雅加達各地,對那些長相看起來像是中國人的男性進行棍棒教育,而對那些婦女兒童則是加以凌辱后再進行殺害。
至于華人開辦的公司以及學校,直接就被印尼所強制關門,或是將他們的商品洗劫一空。還有些人拿著點燃的棍棒燒毀了華人的房屋,簡直是不給華人留下任何一絲的活路!
根據統計,約有近1200名華人在此次排華事件中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還有150名華人婦女遭到了被強暴的悲慘結局。
印尼這樣的舉措實在是有違正義,當即就受到了中國政府的譴責。忙著譴責的同時,中國政府再次果斷地采取了大規模的撤僑行動,及時維護了海外華僑的生命安全。
發展到這里不由得有人發展發出了疑問,這印尼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中國的威嚴,中國為什么不派出解放軍加以制止呢?
大家忽略了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那就是這些華僑的基本國籍。在搬遷到印尼生活的那一刻,這些人就獲得了所在國的國籍。雖然說起來是華僑,但是他們卻是歸于印尼政府所直接領導的。
況且早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中國就與印尼等國家簽署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中的一條規定就是互不干涉內政。若是中國一旦派遣軍隊出手,那就是公然插手印尼內政,違背了我國外交的基本原則。
而這印尼排華事件歸根究底還是印尼國內的問題,中國除卻撤僑之外根本無法采取更果斷的政策。盡管中國無法以武力方式震懾印尼,但中方絕非坐視不管,從一次斷交、兩次撤僑就可以看出中國對待海外僑民的態度。
就這兩件事情爆發后,中國政府還曾與印尼政府進行過深入的交流談判,雙方就印尼國內的華僑問題達成共識,將會以印尼政府出面的方式來化解印尼國內尖銳的矛盾。
這樣的方法是有效的,如今印尼國內華僑與本地人之間的矛盾早已減弱。雙方在差異中謀求共存,攜手推進印尼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