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取代了書法的實用性,書法必然要向純藝術的方向發展,作為一門純藝術,書法將突破所有束縛,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當今書家紛紛熱情擁抱時代,大膽進行顛覆創新,賦予當今書法鮮明的時代特征。
然而作為一門傳承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藝術,傳統書法的魅力依舊難以超越,回歸傳統依舊被認為是書法發展的正路。
回歸傳統對于當今書家來說絕非易事,當今書壇都極為崇尚創新和個性,很多書家都只在傳統書法當中淺嘗輒止,然后就去探索自己獨有的口味了。
縱觀當今書壇,在展覽體的大環境下,很多書家已經偏離傳統書法太遠了,夸張的造型和筆觸,營造出震撼的視覺表現力,然而卻無法讓觀者平靜的耐心品味。這種作品的展示效果與傳統書法大相徑庭。
更多的書家在癡迷于探索創新書法,堅守在傳統書法研究的人寥寥無幾,時代和社會的大環境似乎就已經將書法拽離了傳統的軌道。
即便是王冬齡先生和曾翔先生這樣的傳統書法造詣深厚的者,最終也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顛覆傳統、探索創新上了。
都說創新需要勇氣,但是對于當今書壇,似乎堅守傳統才是真正的勇者。人們開始背離傳統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傳統書法中難有突破,難塑個性,只能另辟創新之路。
之所以造成如此現狀,就在于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的書法教育走了彎路,拋棄了書法的核心本質,讓今天的書法開始變了樣。
這個核心本質就是筆法,筆法是書法的基礎技能,筆法的缺失必然導致學書方向的錯誤,陷入描繪畫的誤區,這樣畫出來的書法作品怎么能與寫出來的相媲美呢。
當今書家都在精研筆法,但是真正走對路的人并不多,有的成名書家還將錯誤的筆法當成個人特色,教授學生如何精準的描繪畫。
傳統筆法的遺失其根本原因就是對筆法的認知錯誤導致,當今很多人包括一些書家都認為正確的使用筆法是完美筆畫形態的保證。正是這種錯誤認知導致了正確的筆法被逐漸拋棄。
對于筆法的理解,崔寒柏先生的觀點是值得重視的,他認為:即便是寫楷書,筆法也是為書寫便利服務的,而非筆畫形態,筆畫形態只是正確使用筆法以后自然形成的結果,絕非用筆法刻意描繪而成的。
崔寒柏先生就是當今書壇為數不多堅守傳統書法陣地的書家,他的作品雍容典雅,頗具魏晉神韻,于傳統書法規范中顯奇趣,這不僅僅源于他對傳統書法的深刻領悟,更在于他精妙絕倫的筆法加持。
觀崔寒柏先生作書,筆試流暢,節奏明快,氣韻貫通,如行云流水,其筆法看似簡單卻暗藏玄妙,每筆必有起、行、收的微妙調整,銜接處常有奇思妙趣,筆畫質感渾厚勁健,形態堅實飽滿,映帶自然且滋生異趣,充分詮釋了古人“筆軟則奇怪生焉”的論斷。
崔寒柏先生書法是拒絕刻意雕飾的,這讓他的作品非常質樸率真,他的作品雖然少有當今展覽體那般令人感到震撼的視覺沖擊力,但是卻以古雅的韻致更加耐人品味。
崔寒柏先生始終強調正確筆法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當今書壇的筆法弊端,這顛覆了很多人對筆法的認知,因此遭到不小的爭議。
用崔寒柏先生的話講,很多人從開始就走錯了路,養成了習慣,再想往回走就非常難了。特別是一些已經取得一定聲望的書家,你讓他回去重新學習正確的筆法基本是不可能的,為了證明自己正確,他們也要將錯誤的筆法教授下去。
從當今書壇一些名家一筆一劃的教授學生描繪畫的普遍現象來看,崔寒柏先生此言不虛,一開始就錯誤的認知加上日后名利的掣肘,才是阻礙書法回歸傳統的主要原因。
不過伴隨著人們對崔寒柏先生書論的逐漸理解和接受,未來書法必然會回到傳統的正軌上,屆時書法將迎來再次的輝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