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在粟裕的指揮下,確定殲滅黃百韜兵團為目標,在我軍迅速南下和國民黨一系列錯誤操作下,我華東野戰軍順利將黃百韜兵團包圍于碾莊。此時國民黨大為吃驚,在蔣介石的嚴令下,杜聿明回到徐州指揮救援。
當時杜聿明提出兩個方案,方案之一,主力部隊置黃百韜兵團于不顧,以徐州主力和十二兵團合擊,圍殲中原野戰軍主力,讓黃百韜堅持7到10天。方案之二,徐州主力東進,救援黃百韜兵團。
我們最后都知道,國民黨選擇了保守的第二種方案,而放棄了第一個方案,最終淮海戰役全軍覆滅。歷史不容假設,但是那些未執行的方案往往被吹得神乎其神,似乎杜聿明的第一套方案一定會成功。但是在我看來,杜聿明即使執行了第一條方案,依舊逃不過失敗的命運,下面從三個方面說明:
第一:國民黨并不知道中原野戰軍的主力位置。根據杜聿明自己回憶,國民黨根本做不到知己知彼,11月11日當時我軍主力部隊已經開始準備南下,但是國民黨邱清泉部一直說我軍主力在徐州以西,實際上當時徐州只有中野一個縱隊。主力部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準備攻打宿舍,一部分在徐州與宿縣之間向東,屬于徐州南面。
當時杜聿明有預料到我軍主力部隊南下阻擊黃維兵團,所以他計劃是主力部隊南下到渦河一帶,與黃維會師。應該說杜聿明雖然沒有情報來源,但是依靠軍事直覺,就猜到了我軍可能的位置,這還是能看出他的水平。不過沒有情報支撐的杜聿明不敢賭,故而最后選擇第二方案。
回過頭來說,即使當時杜聿明敢賭,當時我中原野戰軍也是兵分三路,并沒有完全集中,國民黨很難過將我軍包圍。等到18號的時候,這時距離杜聿明確定計劃已經七天,黃維兵團才到渦河區域,這時候如果杜聿明率領兵團南下,那么我軍初步阻擊任務完成,就不可能再想圍殲黃維兵團,等杜聿明率領大軍到渦河附近的時候,我軍早就開溜了。
第二:當時劉伯承元帥已經回到前線指揮部。這一點很多人會忽視,不會認為其重要性,劉帥沒有回來之前,中原野戰軍打的有些畏首畏腳,陳老總和鄧公指揮部隊都不敢打宿縣,即使中央三令五申,但是依舊等到劉帥回了才打。
因為陳老總和鄧公雖然也能指揮軍隊,但是在打仗方面確實有點差距,劉帥沒有回來的時候,中原野戰軍執行中央命令比較死板,不夠靈活,如打邱清泉的時候,就少了戰術上的安排。劉帥回來以后部隊的戰法完全改變,不再是守勢,而是進攻,以六縱阻擊黃維,三縱打宿縣,四縱則出擊邱清泉兵團。
如果杜聿明對手是陳老總和鄧公,他們軍事嗅覺沒有劉帥靈敏,可能有陷入包圍的時候,但是劉帥指揮部隊,那是絕對不可能。要知道劉帥剛剛一個縱隊將白崇禧指揮下的兩個兵團帶到伏牛山轉圈去了,所以即使杜聿明南下,他也抓不到中野主力。
第三:黃百韜必將滅亡得更快。若徐州集團不率主力救援黃百韜兵團,那么慘烈的徐東阻擊戰不會發生,粟裕可以指揮更多的部隊圍殲黃百韜,黃百韜也不會堅持那么久。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杜聿明沒有抓到中野主力,而黃百韜卻消失,等待杜聿明就是老蔣的責罰。
總體而言,即使杜聿明率領主力南下,那也不可能抓住中原野戰軍,黃百韜的覆滅則不可能改變,但是淮海戰役的進程會受到影響。若杜聿明南下,中原野戰軍不會打宿縣,打了也守不住,所以最終黃維兵團和杜聿明主力兵團得到保持,而我軍則殲滅黃百韜后,順勢戰局徐州,實現粟裕最開始發起淮海戰役的目的,至于能不能成為南線主力的大決戰,那要看國民黨還有沒有決戰的勇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