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水十條”發布十年之后,又一重磅治水文件落地。
5月21日,生態環境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2015年“水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后,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次對水生態環境保護作出的全面部署,具有里程碑意義。
十年前的2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十個方面三十五條措施,被外界稱為“水十條”。
“水十條”發布十年來,我國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生態環境部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90.4%,首次超過90%;長江干流連續5年、黃河干流連續3年全線保持Ⅱ類水質。
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行動方案》共5個部分19項措施。包括總體要求、鞏固深化水環境治理、加強基本生態用水保障、積極推進水生態保護修復、全面推進保護與建設。
重慶云陽段長江。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攝影
究竟什么是美麗河湖?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美麗河湖是指符合“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愿景,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流域要素系統保護取得良好成效,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實現“人水和諧”的河湖。
據介紹,美麗河湖一般應具備以下條件:水資源方面,具有穩定的補給水源,水體流動性較好,河湖生態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穩定實現“有河有水”;水生態方面,河湖水域及其緩沖帶生態環境功能得到維持或恢復,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有代表性的土著物種得到重視,穩定實現“有魚有草”;水環境方面,流域內各項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河湖水質實現根本好轉或水質穩定達到優良,公眾的景觀、休閑等親水需求得到較好滿足,人民群眾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穩定實現“人水和諧”。
日前,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劉靜在媒體吹風會上指出,與“水十條”相比,此次發布的《行動方案》從簡單的水環境治理向“三水治理”轉變,即“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的治理。
在目標方面,《行動方案》明確,到2027年,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40%左右;到2030年,美麗河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美麗河湖基本建成。
怎樣才算“基本建成”?劉靜對封面新聞記者解釋,2023年,生態環境部制定了美麗河湖保護和建設清單。清單以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所在的河湖為對象,所在的城市為主體,確定了2573個河湖水體。美麗河湖基本建成指的就是清單內的2573個水體全部達到美麗河湖指標的要求。
據了解,2573個河湖水體基本覆蓋我國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生態環境敏感脆弱、社會關注度高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水庫。同時,生態環境部也鼓勵地方在國家清單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拓展,把群眾身邊的小微水體納入建設范圍,加大治理保護力度,讓群眾“推窗見綠、開門見景”。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指導各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推進建設各美其美的美麗河湖。各省份依據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指標體系,組織地市對清單內的水體保護與建設情況開展自評估,對已達到美麗河湖指標要求的水體加強監管。定期開展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征集活動,選樹美麗河湖典型示范,總結推廣各地實踐創新的好經驗好做法;省級生態環境部門結合實際選樹省級優秀案例,宣傳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生動實踐。組織引導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參與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提高人民群眾對美麗河湖的參與度、獲得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