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人均月入過萬的報告時,總有人自嘲 “拖后腿”。可當我看到那位 63 歲環衛工大媽的工資條,才明白什么叫 “生存的重量”—— 她每月掙 1400 元,大年初一還在掃街,雙手粗糙得像老樹皮,臉上的皺紋里嵌著洗不掉的灰塵。
視頻里,大媽蹲在馬路牙子上吃飯,鋁飯盒裝著白米飯和咸菜。博主問她工資多少,她抹了把嘴,聲音輕得像嘆氣:“1400,干一天算一天?!?這話讓我喉頭一緊 —— 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全年無休,換算下來時薪不到 6 塊錢??伤砗蟮睦袄?,躺著喝剩的奶茶、啃了一半的漢堡,這些年輕人隨手丟棄的 “小確幸”,是她彎無數次腰才能換來的生計。
大媽今年 63 歲,本該在公園遛彎、抱孫子的年紀,卻要凌晨四點就握著掃帚出門。風吹日曬讓她比同齡人蒼老十歲,工裝洗得發白,袖口磨出了毛邊。說起兒女,她眼眶發紅:“閨女嫁了農村,兒子打工掙得也不多,哪能跟他們要?” 更讓人心酸的是,她辛辛苦苦干了五年,才攢下 2 萬塊錢,卻驕傲地說:“等孫子上學,能幫襯點是點?!?/p>
當博主問她 “覺得幸福嗎”,大媽突然落淚,用袖口使勁擦眼睛:“有點吧,不然咋活呢?” 這句話像根細針扎進心里。她不懂什么叫 “社?!薄巴诵萁稹保恢雷约悍N了一輩子地,交了半輩子公糧,到老了還是得靠雙手討生活。“下輩子不想做人了,做只小鳥吧,不用這么累。” 她望著馬路盡頭的高樓,眼神里全是疲憊。
評論區有人說:“沒文化才吃這份苦?!?這話讓我想起留學生被斃掉的論文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之所以被反對,正是因為我們努力的意義,是讓每個勞動者都能有尊嚴地活著,而不是用 “吃苦” 來合理化不公。環衛工的手掃凈了街道,卻掃不掉偏見;她們彎下的腰撐起了城市運轉,卻換不來同等的尊重。
大媽的 1400 元工資,是一面鏡子,照見了那些被平均數掩蓋的生存真相。當我們在咖啡館抱怨 “工作好累” 時,有人正用掃帚丈量著生活的艱辛;當我們為 “精致窮” 焦慮時,有人正計算著每一分錢該花在哪里。
這個社會不該只有光鮮的數據,更該有對勞動者的體恤 —— 畢竟,每個認真活著的人,都值得被生活認真對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