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重慶5月23日電 題:重慶枇杷“斷貨女王”的甜蜜人生
作者 梁欽卿 李秋靈 溫飚
“你家的枇杷還有沒?給我發一些吧。”近日,重慶市長壽區五堡村村民王曉蓉的手機不時響起訂貨電話。“真沒了,發不出來了。”王曉蓉笑著對電話那頭的客戶說。
掛斷電話,她轉身提醒正在分揀枇杷的村民:“果子要好好分,別裝錯框子,壞果子不要,一顆疤果都不能有。”
圖為王曉蓉(右)帶領當地村民在枇杷園里采摘枇杷。李秋靈 攝
今年,王曉蓉家的枇杷產量超40噸,但她依然在訂單潮中按下“暫停鍵”。“賣出去的枇杷要保質保量,不能急功近利。”她說,寧可少賣一些,也要確保品質。
盡管訂單爆滿,王曉蓉卻依然能做到冷靜“斷舍離”。每天10多位村民齊上工,從采摘、分揀到裝箱,枇杷要經過三次嚴格的挑選。
淘汰的小果也沒被浪費,它們被制成枇杷酒、枇杷膏。“我們的枇杷膏要提前預訂,不然肯定是沒有的。”不論是鮮果還是產品,王曉蓉的枇杷都是搶手貨。而她,也成了當地的枇杷“斷貨女王”。
2012年,30歲出頭的王曉蓉和丈夫回到老家五堡村,發現本地自然條件特別適合枇杷生長,他們夫妻倆立即行動起來。他們先拿自己家的土地做起了“試驗”,自學枇杷種植技術,后來又承包起村里的土地,全心投入枇杷事業。
枇杷要如何種出特色、種出品質?王曉蓉四處取經:積極參加培訓、去成都的枇杷果園學習考察,掌握“疏花疏果”“果實套袋”等技術。當第一批套袋枇杷撕開紙袋時,金黃的果實讓她驚喜,“這就是我想種出來的果子。”
圖為當地村民正在分揀枇杷。李秋靈 攝
如今,王曉蓉的枇杷園占地50余畝,以一顆枇杷為支點撬動這份“甜蜜事業”,并帶動家鄉村民增收致富。
“果子要輕輕摘,不要把樹枝掰壞了。”王曉蓉耐心細致地教村民采摘,說話直來直往的她,對待枇杷卻是萬般溫柔。十多年來,這些枇杷樹成了她最深的牽掛,一天不去地里看看就不習慣。
陽光下,王曉蓉的身影與成片的枇杷樹交織在一起。果園里,果農們一邊做活一邊擺起“龍門陣”,爽朗的笑聲隨風吹散,在這片富有情感的土地上,一顆枇杷,正甜透一群人的生活。(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