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決定邀請你一起做件事:
去認識一下你小區、公司、或者商場大廈里的保潔阿姨。觀察一下她們的工作日常。
了解一下她叫什么名字?她今天過得怎么樣?
如果你愿意在她們有空的時候去聊聊天,我們也為你準備了一些小小的問題:
1)你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2)你怎么看待你這份工作?
3)今天的工作里你最開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4)你在工作的時候,有什么有趣的發現嗎?
你可以把你的發現,和聊天所得記錄下來,分享給我們。
我們想和你一起,看見一個個具體的保潔阿姨。
前段時間,“給保潔阿姨設立休息室”的倡議沖上熱搜,很多人第一次意識到:
原來保潔阿姨們的工作環境會這樣差,
原來她們的需求一直都在被忽視。
我刷了無數條相關的帖子,也去重讀了一本名為《我的母親做保潔》的書,發現“休息室”的爭議只是讓曾經被遮蔽的部分,打開了一個微小的窗口。
保潔阿姨沒有的,不只是休息室。她們是一群沒有名字的人。
相似的制服,同樣的稱呼,把所有處在這個身份里的人模糊成一個群體。
在互聯網的敘事里,它也是一個被高度“符號”和角色化的詞。
即便這兩年呼聲很高的調侃,像“重生之我在霸總小說當保潔”、“所有工作走到最后都是保安保潔”,也都只是把她們當成一個“符號”。
很少有人真正熟悉和想要了解,她們是一群什么樣的人?她們在如何生活?
這也是我為什么想要邀請你一起加入這個行動:
她們需要真實地被看見。
她們值得被具體地看見。
因為,每個人都不該只是符號,不該只是群體里模糊的像素。
我想起互聯網上一個很流行的形容,“Npc”。
年輕人常常自比 Npc,但某些時刻我意識到,我們好像也曾自覺不自覺地把保潔阿姨們“Npc化”——
一座大廈里常常有十幾二十個保潔,她們沉默地被安排在商場的邊緣處,在寫字樓的角落里、樓梯口,在女廁所的最后一個隔間里,穿同樣的衣服,拎著差不多的工具,被統一叫做“阿姨”。
公司的保潔阿姨每天會好幾次來到我們的工位,清空旁邊的垃圾桶,這個過程里,周圍幾乎不會有人抬頭。
我也常常在去廁所、電梯的路上經過她們,她們一手拿著黑色塑料袋,一手夾著工作提醒的黃色牌子,但我們很少互相打招呼。
甚至,有個阿姨我們一起共事了 3 年,但我除了知道她是這里的保潔,完全不了解關于她工作或是生活上的任何信息。
我和同事每天進出大廈,習慣了廁所每次進去都是干凈的、清香的,公司里的綠植都是在正常生長的,也習慣了前一天加完班一片狼籍的會議室是會在第二天上班前恢復如新的,就好像它們自然就會變得干凈。
張小滿也曾經在《我的母親做保潔》里,提到深圳的保潔如同“隱形人”一樣的角色:
“在人來人往的繁華商場,幾乎沒有人會關注這些五六十歲的清潔人員是怎樣在這個超級城市生活的。
也沒有人會在乎我的母親,這個從陜西農村來的五十二歲阿姨,為什么會在這里做保潔?她是誰的母親,她為什么而來?”
大家只知道她的工作是保潔。
她叫什么?
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她看向窗外的時候,在想什么?
好像一直無人好奇。
但我想分享一些“Npc”被看見的瞬間。
會有一些瞬間,沉默和忽視的狀態被打破,我們意識到她不只是個功能性角色,而是一個具體的、可愛的人。
她可能是個喜歡漂亮衣服的阿姨:
@紫嘖 有次上完廁所出來,發現保潔阿姨一直盯著她看。
在她遲疑自己身上是不是粘了東西的時候,阿姨鼓起勇氣問她:“美女,你身上這個衣服好漂亮,貴不貴啊?”
那是日常的“謝謝”之外,她們第一次對話。
她可能是個愛插花的阿姨:
@lofi涵面條 發現,在北京 798 園區,保潔阿姨會在公共衛生間里擺滿鮮花。
鮮花是回收的展覽門口沒人要的,阿姨用很多一次性的塑料瓶一束一束地插起來,還分了色系。
整個衛生間變得鮮亮又浪漫。
她或許還是個有表達欲,渴望跟大家交流的阿姨:
@腿毛特長 在衛生間發現了保潔阿姨寫的一封信,她一筆一劃認真地留下“一個普通的保潔拙筆”:
“我感謝你們十一層的男士!女士!感謝你們在小屋的門外放的小蒲團,使我能夠在緊張繁忙的勞累中得到片刻的小憩。”
她當然也是個善良可愛的阿姨:
@A姐 剛去到新公司,業務不熟練的時候,會在會議室加班到很晚。
公司的保潔阿姨看到,會偷偷把頭探進來,遞給她一塊切好的甜瓜,提醒她不要加班到那么晚。
這些瞬間里,她們當然是盡職盡責完成工作的“保潔阿姨”,是了不起的職業女性。但她們也不只是“保潔阿姨”。
不只是讓洗手臺變干凈的人。不只是讓垃圾桶被清空的人。不只是讓一地狼藉恢復如初的人。
你會看到,她們也是活潑的、浪漫的、江湖的、可愛的。
所以,我希望你能和我們一起去張開一雙這樣的眼睛,甚至去開啟一場對話。
當我們想要關心一群人,感謝一群人時,真真切切地看見他們,便是第一步。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在發起這次活動前,我們在身邊小范圍地做了些“試點”,發現了不少有意思的細節:
“公司里的保潔阿姨名字很好聽,叫林秋?!盄吱吱
“阿姨很會養花,公司里幾盆快死的植物,愣是被她給養得綠油油的。”@江姐
“我還去請教了怎么養魚,她真的會很耐心地教你?!盄嘉惠
“我們公司保潔,下午休息時也會去樓下的抽煙區抽煙,她總是坐得很豪邁,很江湖?!盄A姐
“阿姨甚至收養了好幾只樓下的小流浪貓。”@叮當
聊天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阿姨也比我們想象得看到的更多,也更了解公司里發生的一切。
她知道年輕人壓力大的時候總會在廁所一蹲蹲很久。
她上早班的時候偶遇過剛來公司的新人通宵,看到也會心疼。
她看到年輕人在這棟寫字樓里來來去去,耗費著青春。有的是昂著頭離開的,有的灰頭土臉,灰心喪氣。
如果你有更豐富的細節,可以點擊這里,我們一起為這群被忽視的人“畫像”。
你也可以直接在評論區留言,記錄下你身邊的“保潔阿姨”最真實的樣子。
不只是為她們,也是為我們自己的心。
我明白,我們常常都太忙了,忙到不受控制地對周圍的一切習以為常,也慣性地把很多人、很多事物工具化。
但這并非是一個不可逆的變化。我們可以重新抬起頭看清一個人的面孔,我們可以重新學著去真切地了解一個人,從身邊某個離你那么近,又因為忽視而遙遠的人開始。
去看清她的臉,她的處境、她的生活、她的難題。去從模糊的背景中識別一個具體的人。這是珍貴的,也是重要的。
期待我們能一起,看見得多一些,再多一些。
撰稿:陳醋
責編:梁珂
晚禱時刻 :
在我母親成為一名保潔員之前,我從來只享受我在公共場所里的窗明幾凈,公司里的井井有條,沒有想過,這些我無時無刻不在體驗的“干凈”與“方便”是怎么做到的?現在想來,那些保潔員經歷的,大致與我的母親類似。母親跟我講完她在廁所的遭遇,末了,不忘提醒我:“你在公司上廁所的時候,聽到阿姨打掃衛生的動靜,你一定要盡快出來,不要讓阿姨等,等得很著急?!?br/>
——張小滿《我的母親做保潔》
看見她
共情她
幫助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