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業壓力的驅動下,許多求職者將成人教育視為提升學歷、突破職業瓶頸的跳板。
然而部分機構卻利用“包過拿證”“學歷變現”“政策即將變化”“報名后國家有助學金獎勵”等話術編織陷阱,吸引學員簽署包含隱藏條款的協議。最終學員發現,自己不僅遭遇虛假宣傳,而且因捆綁上少則數千元,多則數萬元的培訓貸而陷入債務泥潭。
張麗(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員,近日,來自武漢的她在網上看到當地一家教育科技公司打出的本科第二學歷的廣告,在和該機構取得聯系后,在銷售人員的一步步引誘下,她理解中的“分期繳費”的分期付款,變成了6980元的貸款。
實際上,在黑貓投訴上,因這種成人教育亂象莫名背上“培訓貸”的并不在少數,而與這些培訓機構合作的小貸公司和銀行等借貸平臺也備受質疑。
被誘導背上貸款 連學生也沒放過
5月13日,張麗在武漢當地一個有影響力的網站,看到了一則由武漢考仕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打出本科第二學歷的廣告。因為該公司宣稱0元免費學習,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張麗便與該公司取得了聯系。
加上企業微信后,對方告知,雖然是0元免費學習,但是因為僅限100個名額,如果中了名額,才享受免學費并包過拿雙證。而在此之前,需要先交6980元的學費。
剛工作沒多久的張麗犯了難。但此時對方表示,這是河南大學的本科學歷,含金量比較高,而且需要早點報名,因為很快教育局就停止招生了,更具有誘惑力的是,“政府將來會提供助學補助3000元”。
暫時交不起也沒關系,可以分期付款。張麗表示,在她的概念里,分期付款是像還錢一樣,一時不能把錢全還上,可以隔一段時間還一部分,所以她并沒有將后續對方工作人員的操作流程太當回事。
微信視頻中,在對方不斷催促名額有限的誘導下,她報了名,并按照要求掃了對方的二維碼、刷臉認證。直至最后對方給她發來了小雨點小貸的放款憑證,她才意識到,自己貸了款。但錢去了哪里?對方告知,雖然是張麗貸的款,需要張麗來還,但是貸款都直接轉到了培訓機構的賬戶。
“貸款這么慎重的事情,他們全程沒有告知我這個分期付款就是貸款分期的意思,連貸款這兩個字都沒提,這是欺騙。”張麗氣憤地說。
而且后續張麗發現,不光是所謂的0學費是騙局,對方還冒用河南大學的名義招生,并虛構了“教育局停止招生”“政府補助3000元”等不實信息。
不只是張麗,因為對分期付款不了解而背上小雨點小貸貸款的還有李佳(化名)。今年4月,她與江蘇南通青學輔導中心溝通提升學歷,對方告知杭州一職業科技學院正在招生。
李佳表示,對方稱“網上其他招生信息不實,自己才具有唯一的招生資格”,同樣稱報名后有國家助學金,且隱瞞了“分期付款”就是貸款的事實。
“他給我打視頻聯系的時候,我正在上班,他發他們的營業執照、工作畫面給我看,騙取我的信任,接著微信視頻全程指導操控我報名,這個過程中還不斷聊天分散我的注意力,短短28分鐘就完成了貸款簽約流程。”李佳說,而實際上,她甚至都沒來得及看協議。
直到當晚下班回家后,她才發現說好的“分期繳費”變成了小雨點小貸的貸款。此時距離報名還不到12個小時,她立即申請退學退款,但對方卻以各種借口拖延時間,直至拉黑了她的聯系方式。
有的機構連在校學生也沒放過。大專生劉明(化名)表示,今年3月,他向武漢高谷教育咨詢報考本科學歷,對方向他推薦了特定專業和學校,并告知可以辦理貸款。盡管劉明表示自己是技師學院的學生,不想貸款后,對方仍引誘他報名并表示不影響貸款辦理。
此后,工作人員向他發送了一份“法大大”電子協議鏈接,要求他簽字。“我簽字后鏈接即失效。然后就有貸款信息發送到我的郵箱。”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被貸款了。劉明預先付了698元,其他6282元則是通過小雨點小貸發放。
在報名不到24小時內,他緊急要求退款退學,對方卻告知要收取60%的違約金,經過協商,對方稱違約金降到40%,劉明學生還是難以接受,再聯系對方,就聯系不上了。
而且不少人反映,很多機構在報名前將自家的學歷提升吹得天花亂墜,但報名并貸款成功后,卻發現要么一直不開課,要么教學質量非常差,要么只是給視頻自己自學,有的機構甚至中途或者承諾退費時“跑路”,再也聯系不上。
陳澤(化名)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在去年2月報名成都市國致遠華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的專本連讀課程,全價8980元,其中預付費898元,其他費用是機構幫忙在小雨花網貸平臺的貸款,分9期還,年化利率20.4%。
對方表示24小時內會有老師和他聯系,但結果等到去年11月12日也沒人和他聯系,他提出要退課后,對方突然稱可以開課了。
不少機構是殼公司 借貸平臺審核受質疑
張麗等人的遭遇也反映了當下成人教育市場的亂象。
一方面虛假宣傳,通過承諾“包過拿證”“師資優質”“政策即將變化”“報名后國家有助學金獎勵”甚至承諾就業保障等,引誘受害者報名。
另一方面,用言語誤差比如“分期繳費”替代“分期貸款”,迷惑受害者簽署貸款協議,簽署過程中甚至不讓受害者看協議,讓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辦理貸款。
柒財經搜索查詢部分機構,還發現了更多亂象,且與小雨點小貸合作的眾多公司中都存在這些亂象。
如張麗反映的武漢考仕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該公司的營業范圍顯示,其具有教育咨詢服務,但不含涉許可審批的教育培訓活動,但在和張麗以及其他多名黑貓投訴者的反映中,該公司并未提及。
另外,在2021年成立至今,該公司4次變更公司地址,僅近一年就變更了3次。去年7月,該公司的辦公地址由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山二路特1號國際企業中心某室,變更至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東街道大學園路29號某室,在今年3月8日,又變更至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東街道高新二路25號某室,在4月25日,又變更至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大道77號金融港后臺服務中心基地建設項目二期某室。
2022年成立的武漢高谷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同樣存在這一問題。2023年3月,該公司的地址由武漢市洪山區和平街道團結大道保利城二期某商鋪,變更為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大園路2號徽商大廈某室;去年4月10日,又變更為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二路22號中國光谷云計算海外高新企業孵化中心某室;而剛過去兩天,該公司又繼續變更至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大道35號銀久科技產業園一期某室;今年5月6日,該公司繼續變更地址至武漢市江岸區丹水池街百步亭10號某室。
天眼查還顯示,武漢高谷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作為被告,已經產生了29起司法案件,均和其簽署的教育培訓合同有關。黑貓投訴和消費保上,針對武漢考仕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訴也超過100條。
而且,兩家公司2023年工商年報的員工人數,均為0人。
有法律人士表示,不斷更換地址,且員工人數為0,是典型的殼公司的表現,即缺乏實體業務,且想通過不斷更換地址逃避監管或者法律糾紛。“這樣的公司往往做著一錘子買賣的生意,而且會在合同中設置極為苛刻僅利于公司的條款,比如上面說想退費必須扣除60%違約金,對于這樣的殼公司,消費者維權的成本又極高。”
再了解下小雨點小貸。天眼查及其官網顯示,重慶小雨點小貸成立于2015年12月,2016年9月獲批開展網絡小貸業務,唯一股東為數網金融有限公司。
小雨點小貸的法人和董事長謝立斌,也是小雨點的創始人之一。不過其后的真正控制人是以李家誠為代表的香港李兆基家族,李家誠也是小雨點集團的控股股東。
除了謝立斌,該公司的高管團隊也是精英薈萃。集團董事兼信貸首席執行官孟維歡曾在摩根大通、瑞士信貸、花旗銀行等多家知名銀行工作20年;集團董事及集團首席運營官曹蓓曾在交通銀行、匯豐銀行、恒生銀行和宜信等多家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任職;集團董事兼監事曾任職于花旗銀行和梅林亞太(香港)及美華銀行,并曾擔任李家誠的私人投資總監;集團榮譽副董事謝如東曾任重慶渝中區捷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產品方面,小雨點小貸擁有雨花貸、雨商貸、小雨花等產品,而小雨花作為其中的消費貸產品,專注于職業技能培訓教育分期信貸服務,主要和各省的職業教育中職、高職合作,涉及汽修、高鐵客服、廚師等30多個職業教育場景。
此外,小雨滴還獲得眾多榮譽,如重慶當地頒發的(2022-2023年度)金融服務民營小微企業優秀單位,中國金融雜志社評定的“社會責任年度案例獎”以及《零售銀行》評選的信貸風控技術創新獎。
如此“正規”的一家企業,為何與上述備受爭議的培訓機構合作,確實讓人匪夷所思,似乎也與該公司打造“負責人的金融科技平臺”的愿景不符。
上述法律人士表示,這其中反映了小雨點公司在選擇合作機構上,至少存在著審核不嚴謹、貸款流程不規范、風險提示不足的問題。“比如有的受害者表示事先沒看合同就被引誘簽署了,有的還是學生就也背上了貸款,這明顯不符合監管的要求。”
黑貓投訴上就有被誘導貸款的學生(上圖)質疑小雨點,對合作的教育機構審核不嚴。柒財經以小雨點為搜索詞的投訴達4767條,與小雨花有關的投訴達到2457條,眾多投訴都與與其合作的培訓機構有關。
此前,包括廣東民生熱線、每日經濟新聞,都對小雨點的上述問題進行了報道,但從至今仍有大量用戶投訴的表現來看,小雨點與其旗下的小雨花產品,在落實監管要求上,顯然并不盡如人意。
而不光是小雨點,柒財經發現,還有小紛易學、永旺信貸、啟辰寶、即分期、四川新網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都被投訴被培訓機構引誘貸款。
今年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小額貸款公司應當加強對合作機構的名單制管理,建立覆蓋各類合作機構的統一準入機制,明確相應標準和程序;小額貸款公司應當及時識別、評估因合作機構違法違規可能導致的風險,督促合作機構落實合規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責任。
另外,第三十二條規定,小額貸款公司應當按照法律法規、有關監管要求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信息安全權等合法權益;小額貸款公司應當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體制機制,將消費者權益保護要求貫徹到業務流程各環節。
這也表明,培訓機構“犯錯”了,借貸機構不應該袖手旁觀。
對于上述提及的投訴案例,小雨點回復柒財經表示,其與武漢考仕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并未直接合作,相關關聯客戶已退款;與武漢高谷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合作也已于去年8月30日停止,目前僅有在貸客戶3戶。
另外,該公司表示,已設立了嚴格的多重合作方管理體系,包括但不限于設置了運營部門抽查回訪客戶環節、風控團隊對合作方進行暗訪的措施等,以多種方式確保合作方合規經營。一旦發現合作方出現損害客戶權益的情況,會立即停止合作。
不論如何,在政策對借貸機構的監管日趨嚴格,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也越來越完善的背景下,借貸機構是時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主體責任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