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根據外媒報道,尼日爾過渡政府正式發布通知稱,要求中國石油和中國天然氣集團所有員工在5月31日前離開其領土!尼日爾的這一通知,這意味著什么呢?這意味著尼日爾對我們的企業下了驅逐令,而我們在尼日爾辛辛苦苦投資的基建,能源企業,極有可能將會被尼日爾沒收。
尼日爾這次對中企下驅逐令,表面上是挑刺,實則是把算盤打到了咱們頭上。你看,5月23日他們突然要求中石油和中石化員工在31日前離境,這明擺著是要沒收咱們辛辛苦苦投了22年的油田、煉油廠和輸油管道。這事兒不是頭一回了,今年3月他們就以“薪資差距大”為由趕走三名中國高管,還查封賬戶、吊銷酒店執照,當時給出的理由是本地員工月薪1200美元,中國工程師拿8678美元,差距太大。可實際上呢?尼日爾人均年收入才630美元,中企給當地員工的工資已經是市場價的兩倍了,而且工程師們在50℃高溫下作業,還要防著極端組織襲擊,這錢掙得不容易啊。
說白了,這就是尼日爾軍政府財政崩了,想找咱們“借錢”。他們2024年找中石油借了4億美元,說好一年后用石油抵債,結果到期沒錢還,就開始耍無賴——先是加征1.3億美元稅款,接著又提高原油分成比例,從15%漲到30%,最后直接趕人。更絕的是,他們還想用“稅務稽查”名義訛咱們800億美元,這哪是查稅,分明是明搶啊。
尼日爾敢這么干,一是仗著手里有鈾礦和石油,想通過“資源民族主義”撈錢;二是背后可能有大國撐腰。法國盯著他們的鈾礦,俄羅斯瓦格納集團也在西非活動,都想插一腳。可他們沒想到,中企一撤,尼日爾的石油產業直接癱瘓了。津德爾煉油廠產能暴跌70%,全國70%的燃油供應中斷,柴油價格漲到3美元一升,而當地人日均生活費才2美元,加油站門口排起了幾公里的長隊。更慘的是,石油出口收入占尼日爾GDP的10%,現在每天損失超2000萬美元外匯,公務員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對咱們來說,這事兒絕對不能慣著。一方面,得啟動國際仲裁程序。中尼之間有《中非投資保護協定》,咱們可以依據條款要求賠償,凍結他們的海外資產,就像埃克森美孚告委內瑞拉那樣,就算執行難,也能讓他們在國際上抬不起頭。另一方面,得用硬手段施壓。比如暫停尼日爾-貝寧鐵路項目的9億美元貸款,限制他們的原油通過貝寧港口出口,讓他們嘗嘗斷了財路的滋味。更關鍵的是,咱們得捏住技術命脈——尼日爾的油田和輸油管道全靠中國工程師維護,設備一鎖死,他們根本玩不轉。
這事兒給咱們提了個醒:海外投資得多長個心眼。像尼日爾這種政變頻繁的國家,合同里得加上政治風險條款,最好讓他們拿油田、鈾礦當抵押,別光憑一張嘴。不過話說回來,尼日爾現在騎虎難下,他們的石油部長已經開始放話“愿意談判”,可咱們的底線很清楚:4億美元貸款一分不能少,停工損失必須賠,想占便宜,門都沒有。
其實,這種事兒在非洲不是頭一回。之前坦桑尼亞撕毀港口協議,肯尼亞質疑中企施工,最后都得乖乖按合同賠錢。咱們在非洲投了幾十年,修路、建廠、打井,實打實幫他們搞建設,可不是來當冤大頭的。這次尼日爾要是不付出代價,以后其他國家可能跟風,所以這一仗必須打,而且得打贏。讓他們知道,中國的錢好掙,但中國的規矩不能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