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前國腳、足球解說員劉越在社交媒體上結(jié)合籃球比賽,談到了中國球員和外國球員的身體差異,以及當年他踢球時代體測的一些事情。
劉越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很久沒有靜下來長時間看體育頻道了,昨晚和今早恰巧看了CBA總決賽和NBA西部決賽,水平肯定有高低差異,但是身體對抗太激烈,節(jié)奏也快,現(xiàn)在籃球和足球一樣,不管國際還是國內(nèi),太講究對抗和速度了,在這種高壓下的技術和意識更難發(fā)揮,需要有極其強大的基礎能力才能做到比賽中隨機應變。就像武林高手一樣,你平時得練到什么兵器都會用,才能隨手拿起來就順手,甚至達到只用“劍氣”傷人的最高境界。
面對身體基礎條件的巨大差異,中國球員很不容易,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就像以前我們評價隊里外援那樣:他不練力量照樣肌肉發(fā)達爆發(fā)力驚人,他出去喝酒或者走訓模式自我管理,訓練和比賽照樣出活兒,我們不行,所以有些事情不能完全學他們,得知道自己弱在哪里,人家強在哪里。
甲A時期我們十二分測試,練了兩個月長跑,廢棄和影響了很多有球訓練,因為怕對抗訓練傷了無法參加體測就沒有參賽證,而且隊里有幾個體能困難戶全隊就沒法合練,要將就他們的體力訓練,整個冬訓分分合合零零碎碎。
終于等到那天開測,站好起跑線準備響槍了,翻譯大喊等一等,圖穆還在上廁所,昨晚拉稀了,話音未落,喀麥隆黑大漢從海埂田徑場門口的廁所里沖了出來,人齊了馬上開槍起跑,他未按球隊計劃獨自沖出團隊跑了,時間到,圖穆拉著監(jiān)跑員確認好自己的成績,繼續(xù)沖向那個廁所完成他的第六次“竄稀”。他的成績是3500米,他可以免測第二天的25乘5折返跑。而我們大部分球員能到3200就算是好成績了。身體條件的差異無法改變,訓練理念和方法的落后是那個時期的制約條件。
大家會問,為什么日本球員就行?答案很簡單,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他們找不同,就明白了,不單單是哪個體育項目的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